刷”心眼儿的外卖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 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案件是奋进征程的注脚。在杭州市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十佳案例评选会上,检察官们通过案例讲述,全方位展现了新时代检察工作的专业与担当。
今天,推送西湖区检察院的《“刷”心眼儿的外卖》。
“刷”心眼儿的外卖
前段时间,一张截图火爆全网,有人花1000美元,请ChatGPT o3版本调动所有的算力回答一个问题,人生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ChatGPT 在思考了69个小时,穷尽古往今来人世间所有悲欢离合后,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就五个字:今晚吃什么?这个答案看似简单,却触及了我们最真实的日常:打开外卖app,今天到底该点啥呢?仿佛面临人生最难的抉择。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跟风,去选择销量高的菜品,认为人多即美味,殊不知在这背后,竟隐藏着一场精心设计的商业游戏。
2024年初,西湖区检察院在落实最高检部署的新业态涉食品安全专项行动中,发现了一桩怪事:一些“苍蝇小馆”竟有多个菜品链接月销量破万,即使一个月全天候无休,也要每四分钟就要完成一单,这不免让人心生疑惑——这销量究竟从何而来?是什么菜品如此美味?是诱人的麻辣烫还是害人的迷魂汤?
检察官和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现场走访外卖商家,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检察官在多个外卖平台数万个外卖链接中,梳理锁定一批销量畸高的赠品链接,分享至微信,半个月或一个月后再次打开分享的链接,查看该链接发生的变化,全过程录像采用区块链取证固证。这样的梳理过程经过反复数十次,每次梳理涉及的商家数百户,外卖链接上千个。历经四个月的抽丝剥茧,终于发现了其中猫腻。
原来,一些外卖商家竟将赠送的饮品、小份菜品,乃至口味选择,巧妙地“变身”为外卖订单的必选品链接。消费者若欲下单,非得点上这些看似无害的“零元”选项不可,而这些选项一旦被点,数量便自动锁定为数十份,而实际收到的赠品或许只有一份。待到这些“赠品”或“口味”链接的销量累积至数千份后,商家便施展“移花接木”之术,将其名称、图片、价格摇身一变,化身为普通菜品,而原先累积的销量数据竟也奇迹般地得以保留。
检察官认为,这些商家先是靠“捆绑式”链接虚刷销量,暗度陈仓,再将虚假销量“偷天换日”给普通菜品。这种虚假宣传商品销量的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等有关规定,让选择自由在虚假繁荣的销量泡沫里步步沦陷,把本该百舸争流的商业蓝海,扭曲成暗礁密布的投机沼泽!
鉴于此,检察机关向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要求对发布网络虚假信息、虚刷外卖商品销量的行为开展专项治理。主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对接沟通并开展深入调查,对违法违规商家立案处理。同时,结合反不正当竞争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与检察机关联合,加大巡查力度,通过以案释法等方式,给外卖商家敲响警钟。截至目前,已调查约谈商户41家,制作发放提醒告知函100余份,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下架问题连接300余条。
数字浪潮奔涌不息,网络营销层出不穷。检察机关肩负法律监督的神圣使命,将继续守护烟火人间和舌尖上的安全。
原文链接:https://www.hangzhou.jcy.gov.cn/xwzx/ajfb/202505/t20250523_696846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斩断预付卡“套路链”,亮剑民生保卫战
- 下一篇: 迷雾中的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