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警示案例 > 正文

此间少年 何以为家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 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案件是奋进征程的注脚。在杭州市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十佳案例评选会上,检察官们通过案例讲述,全方位展现了新时代检察工作的专业与担当。

  今天,推送建德市检察院的《此间少年 何以为家》。

  

  此间少年 何以为家

  “检察官姐姐,我已经找到新家了,你们放心吧!”2025年,在鞭炮声响中,16岁的小可(化名)传来好消息,新的抚养手续已经齐全,他终于踏上了去往新家的路。

  小可是个命途多舛的孩子。自出生起,他就被遗弃。4岁时,养父母离异,他跟随养母生活。9岁那年,养母因病去世。早已再婚生育的养父对小可说:“以后我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了。”多方推诿下,小可最终被寄养在养母生前好友周阿姨家。4年后,未收到一分钱抚养费的周阿姨也不堪重负,小可再一次被丢弃。

  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是孤岛。这一次,建德市检察院通过“涉案困境儿童线索移送机制”牵起了小可的手。在决定对抚养费纠纷案支持起诉后,承办检察官发现,小可的养父吴某某长期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根据民法典第三十六条和监护侵害意见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属于“可以撤销监护权”的情形。

  

  发放司法救助金

  于是,该院向民政部门制发建议函,督促其开展收养存续状况评估。同步召开联席会议,邀请妇联、关工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人民监督员共同参加,共商小可今后的监护权归属及帮扶措施等。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出发,经社会调查与审慎评估,在征求小可意见后,决定由民政部门解除小可与养父的收养关系,落实临时照护并寻找新的收养家庭。与此同时,建德市检察院还为小可制定了三年的心理帮扶计划,启动两级检察机关联动救助,申请到了司法救助金4万元,作为他当前的生活保障。渐渐地,小可走向了正常的生活轨道。

  少年多歧路,迷途或知返,可人无两度再少年。近三年,建德市检察院办理涉未案件90件118人,其中有很多像小可这样的困境儿童。他们当中,有的因父母失管偷窃为生,有的因年少失学误入电诈,有的因留守失亲遭受性侵……这些困境儿童的境遇,一次一次刺痛检察官的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未案件是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根基,更是对社会关切的生动回应。

  为了解决案件中专业力量不足、社会支持薄弱等问题,建德市检察院以此为契机,搭建了“快速发现——快捷衔接——高效落实”一体帮扶机制。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与建德市工商联、民政局共同设立“新安卫蓝”救助专户,采购司法社工对涉案困境儿童提供帮教服务。组建包括医疗、心理、法律等专业人士在内的“浙里花开·新安卫蓝”讲师团,开展家庭教育10余次,心理帮扶62次,解决就学安置等问题5人,开展的宣讲活动覆盖困境儿童、中小学生上万人次。2024年,建德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困境儿童受不法侵害案件同比下降33.4%,近三年被附条件不起诉的17名未成年人无一再犯。

  看着曾经破碎的星辰重新焕发光芒,检察机关守望麦田,挑起唤作国家公诉与国家监护的担当,守的不仅是法律的底线,更是少年向上、向善的晴空朗朗。


原文链接:https://www.hangzhou.jcy.gov.cn/xwzx/ajfb/202505/t20250523_696846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