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变“神偷”?监控还原全过程!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 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家装维修本是解决生活难题的“及时雨”,但若遇心术不正的维修工,这场“及时雨”可能变成一场财产和信任的双重危机。看似老实的维修师傅,竟趁上门维修之机,伸出了“第三只手”……
2024年12月,家住上城区的王先生因家中家具出现问题,于是通过中介预约了维修师傅李某上门服务。李某到户后,王先生因工作需离开家中,便嘱咐李某自行维修,自己匆匆离开。维修过程中,李某瞥见卧室内半开的首饰盒,内有黄金手镯、手链等首饰。见家中无人注意,李某迅速将看中的首饰塞入工具包夹层。完成维修后,他淡定离开,当晚便将盗窃的黄金手镯销赃。
次日,王先生发现手镯等首饰不翼而飞,翻查家中监控后惊觉真相,立即报警。警方迅速锁定李某,并在其住处搜出尚未变卖的其他首饰。
经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审查,李某已因构成盗窃罪被提起公诉。案发后李某积极赔偿王先生损失,最终被上城区人民法院判处缓刑。
法律的红线不容试探,无论是“顺手牵羊”还是蓄意盗窃,终将付出沉重代价。对雇主而言,多一分谨慎,便是多一道安全锁。而对从业者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一旦失信,不仅面临法律责任,更将失去此后他人对其工作的信任。
检察官说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检察官提醒
· 预约维修服务时,务必通过正规维修平台下单,记录工人姓名、工号及联系方式。
· 贵重物品“隐身”:维修前将首饰、现金等收至保险柜或隐蔽位置,避免暴露在陌生人视线内。
· “监工”不离视线:尽量全程陪同维修,若需离开,可委托家人或邻居代为监督。
· 家中可配备摄像头,尤其在陌生人上门时启动录制功能,为纠纷留存证据。
注:文中涉案人物名均为化名
原文链接:https://www.hangzhou.jcy.gov.cn/xwzx/ajfb/202506/t20250626_701266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民事诉讼胜诉后,原告为何又被刑事起诉?
- 下一篇: 技术出身的他偷越境外,为电诈集团私人定制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