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观点 > 正文

永川:揭穿“请假条猫腻”,维护刑罚执行公平正义——全国人大代表点赞检察监督

发布时间:2025-11-14 来源: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检察机关敏锐发现请假条背后的‘猫腻’,有力维护了刑罚执行的公平正义!”2025年10月1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首席技师傅国涛在视察社区矫正工作时,对重庆市永川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监督案件给予了充分肯定。

  

  

  该案的线索,源于社区矫正对象王某(化名)精心设计的“完美计划”。2025年1月,王某因犯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依法在永川区接受社区矫正。

  

  然而,刚报到不久,王某就提交了请假申请,声称需赴外地洽谈商务合同。而实际上,所谓的“商务之行”竟是一场精心伪装的个人旅行。

  

  同年5月,永川区检察院检察官杨剑峰通过“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开展日常线索筛查时,注意到王某请假事由与系统反馈的外出影像存在矛盾。“在系统抓取的外出照片中,她神情放松,姿态休闲,与常规商务洽谈场景存在明显差异。”杨剑峰介绍道。

  

  这一细节引起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杨剑峰随即带领办案组展开调查,通过查阅社区矫正工作档案、询问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并赴相关企业实地走访,逐步查明事实、固定关键证据。

  

  “你在哪家公司任职?具体职务是什么?外出洽谈了什么业务?能否提供合同原件或相关证明材料……”在询问室,面对检察官的连续追问和扎实的证据链,王某最终承认,她并非相关企业员工,所谓“商务洽谈”实为旅游度假,所使用的出差证明系其亲属伪造。

  

  2025年6月,永川区检察院依法向社区矫正主管部门提出监督意见。主管部门对王某作出警告处分决定。在送达警告决定书时,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对王某进行了严肃训诫,明确指出:“必须珍惜社区矫正机会。如在缓刑考验期内受到两次警告仍不改正,将面临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的严重后果。”

  

  “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对象请假事由开展实质化审查,及时揭穿虚假请假行为,有效维护了司法权威和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傅国涛代表希望检察机关进一步强化刑罚执行监督,在筑牢公平正义底线的基础上,助力社区矫正对象真正实现改造效果、顺利回归社会。

  

  今年以来,永川区检察院依托“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扎实推进巡回检察、社区矫正检察、判处监禁刑罚罪犯交付执行专项监督等重点工作。在社区矫正请销假专项检察过程中,共排查请假记录百余份,发现监督线索8条,依法提出监督意见3条,切实筑牢了刑罚执行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原文链接:http://www.cq.jcy.gov.cn/jcdt/202510/t20251028_719231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