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草”成金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 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案件是奋进征程的注脚。在杭州市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十佳案例评选会上,检察官们通过案例讲述,全方位展现了新时代检察工作的专业与担当。
今天,推送富阳区检察院的《点“草”成金》。
点“草”成金
富阳区人大常委会联合区检察院对关联企业进行走访调研
秸秆,作为稻麦离田后的剩余部分,承载着阳光雨露的余韵,本是大地轮回的馈赠,却常因无序焚烧成为环境污染的源头。古人有云“野火烧不尽”,而今更需“巧手点成金”。
2021年,富阳区政府在全省率先试点通过技术推广和政策扶持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将其从田间余烬转化为绿色资源。这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然而,2023年9月的一封举报信,揭开了其背后的暗流。
暗流:补助金落入“纸上工厂”
收到的举报信,直指某企业在申领补贴后,并未实际开展秸秆回收利用工作。富阳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迅速行动,邀请人大代表共赴企业现场查明情况,发现申报材料中的项目现场,仅是几台崭新未拆膜的机器。眼前这一幕不禁令人深思,秸秆补助政策是否真的落实到位了呢?
办案组进一步调查发现,项目的验收材料基本都是企业自主申报的,这无疑暴露出了主管部门在资金发放过程中实质性审核不到位以及资金申领后绩效管理缺位的监管漏洞。而这一问题的出现,不止一家!面对眼前这亟待治理的现象,检察机关该如何破局?
破局:“人大+检察”双轮驱动破难题
个案纠偏易,系统治理难。面对监管漏洞,富阳区检察院利用“双转化”机制,开启了一次“人大+检察”协同监督的生动实践。
第一步是精准点穴。该院会同区人大组成“田间督察队”,用数次的实地踏勘绘制出秸秆项目真相地图;调取发票清单、报表台账形成“证据链”,牢牢锁定资金监管和绩效监管漏洞。
第二步是系统清淤。联合区人大代表与行政主管部门召开座谈会,围绕“资金监管和绩效监管”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整改方案。会后向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明确要求“全链条整改、全流程规范”。
第三步是深化治理。在个案办理的基础上,富阳区检察院联合区人大开展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专项调研,为政府决策参考提供“检察智慧”,让惠农政策得以新生!
新生:从一株秸秆看见万家灯火
在富阳区检察院和区人大的推动下,2024年8月,富阳区政府出台新的《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首次将检察建议转化为“政策基因”,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立起从申报到落实的全流程监管体系。2025年1月,在富阳区人大和区检察院专项调研结束后,《富阳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补助资金与绩效管理办法(草案)》也同步出台。
2025年2月,富阳区人大常委会在专项调研报告中载明“综合利用率97%以上,离田利用率32%”,这不仅仅是专项调研的实际效果,也是全区17家秸秆回收企业实实在在的增收账本。这场“点草成金”的变革启示我们:新时代法律监督从来不只是纠正几份文书,更是通过高质效办案,让法治的根系深扎进泥土,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田野的褶皱。
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再将目光望向这场“惠农资金不落空、绿水青山不负人”的国有资产与生态环境保卫战,“人大+检察”协同共治,用法治之笔点草成金,以监督之力护绿水青山,让每一茎承载着乡土的秸秆,都成为诗画浙江、和美乡村的绿色注脚!
原文链接:https://www.hangzhou.jcy.gov.cn/xwzx/ajfb/202505/t20250515_695724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迷雾中的较量
- 下一篇: 为了贪图方便,装修工人竟将木柜从阳台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