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叶伟忠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 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5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了市政府关于2024年度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市法院、市检察院关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审判工作、检察工作情况报告。杭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叶伟忠向大会报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
2022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2140件,其中,批准逮捕63件、审查起诉810件、侦查活动监督50件;民事行政检察监督350件;检察公益诉讼867件。9件案件获评全国典型案例,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高标准农田数字监督等工作做法被最高检全国推广。
扛起检察机关的政治责任,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落地落实。助力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办理船舶修造拆解等案件12件,市检察院牵头浙皖2省7地的检察院,构建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检察协作机制,助力新安江—千岛湖跨界水体联保共治。助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办理扬尘污染等案件23件,在办案中首次运用“虚拟治理成本法”,追缴赔偿金107余万元。研发“数智护水”数字模型,移送线索500余条,督促办案21件。助力保障绿色低碳发展突围战。协同推进“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聚焦垃圾倾倒、蓝藻水华等问题推进专项监督,助推“湿地城市”建设。
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依法从严惩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起诉非法捕捞等犯罪66人,制定全省首个“非法捕捞案件行刑衔接工作指引”。加大生态环境领域诉讼监督力度。办理民事诉讼监督12件;提出行政诉讼再审检察建议3件,制发同步监督建议122件。推进生态环境检察一体履职、综合履职。临安区检察院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设立“天目护益”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站,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层检察工作窗口。深化生态领域“两法衔接”工作。办案174件,提出检察意见102件,探索行刑反向衔接“简案快办”模式,被《中国环境报》专题报道。
积极践行公共利益的代表,以法治力量服务美丽杭州建设。以专案办理守护生物多样性之美。办案102件,追缴赔偿金近1000万元,增殖放流200万余尾,清理外来物种5000余吨。非法养殖“清道夫鱼”逃逸公益诉讼案获评全国典型案例。以专项监督筑牢耕地保护红线。办案28件,对省人大代表提出的五丰岛“耕地抛荒”问题,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持续跟进监督,推动复耕复垦。以专班协作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成立检察办公室,牵头大运河沿线26地市建立协作机制,全国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杭召开。
协同共护生态之美,完善司法保护生态环境工作格局。创新数字赋能生态检察办案路径。搭建12个数字模型和应用场景,“高标准农田保护”等数字模型被全国推广。探索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机制。共建全市碳汇实践基地,推进碳汇补偿机制试点,通过办案认购碳汇2100余吨。搭建生态检察办案专家咨询平台。形成“志愿者+检察官+特邀检察官助理”办案模式,邀请465名代表委员、专业人士直接参与办案1459人次。深化推进林长、河湖长、田长和检察长协作模式。建立全省首个数字化“四长”协作机制,督促办案74件。
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审议意见,努力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服务生态文明之都建设,为团结一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贡献检察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ww.hangzhou.jcy.gov.cn/xwzx/hjdt/202505/t20250530_697763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