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驻村故事 | 申广业:河南村里的“振兴领航人”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 辽宁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申广业(中间)与村干部共商村上改造细节
申广业,现任锦州市检察院司法警察支队教导员、一级警长,从2021年9月开始担任北镇市正安镇河南村驻村第一书记。他先后被中共锦州市委、锦州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并授予“拼搏奋进奖”;2次被中共北镇市委、北镇市人民政府授予嘉奖。
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申广业将党建引领贯穿工作全程,围绕强村富民主线,在人居环境改善、基层治理优化、集体经济培育、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等重点任务上精准发力、务求实效,不仅切实履行了第一书记的职责使命,更成为村民心中最可信赖的“领路人”。
组织强乡村兴有了“主心骨”
刚踏上河南村的土地,申广业就攥紧了“建强班子、带活队伍”这把“金钥匙”,把党组织建设当成打开乡村振兴之门的首要任务。
每月的支委会,他带着村干部逐字学政策、逐条谋思路,让班子运转从“各自为战”变成“攥指成拳”;党员座谈会上,他把村民的急难愁盼、发展的堵点难点都记在本上、放在心上;遇到土地承包、乡村规划这类大事,他召开两委联席会议,把问题摆上台、把方案议透彻,让村里的决策既有“章法”又合“民心”。
他还引导党员冲在一线,环境整治时带头清垃圾,护林防火时主动守山头。四年来,全村党员累计义务劳动330人次,捐献物资超3000元,鲜红的党旗始终在重点工作一线飘扬。
产业活村民腰包“鼓起来”
“光有干劲不行,得让大伙有增收的门路。”申广业心里清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水”。
他牵头召集两委班子、党员和村民代表开会研究,“把葡萄产业做优”的思路一锤定音。他还带着村民算经济账、讲技术要点,一步步把12栋陆地葡萄凉棚(冷棚)建了起来,让设施农业的“新点子”成为看得见的“增收棚”。
申广业牵头成立北镇市惠民农果专业合作社河南村分社,8个共富责任区像8台“动力引擎”,28名党员致富骨干每人都认领了帮扶户,从葡萄剪枝、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教125户村民学技术。年底一算账,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协调收回50余亩全户灭失土地,通过规范出售土方2600立方米,再为集体增添了5.6万元收入。如今的河南村,不仅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村集体的“腰杆子”也硬了。
治理优乡村生活实现“幸福感”
走在河南村,6.7公里水泥硬化路平平整整,2座修复好的漫水桥再也不怕雨季断行——这亮眼的变化,是申广业跑了3次相关部门,争取近12万元配套资金和“一事一议”项目换来的。
申广业始终抱着“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治理思路,把自治、法治、德治拧成一股绳。他常与驻村警务助理、辅警一起入户,用拉家常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他牵头组建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制定了村规民约、安全生产方案等15项制度,从“红白事”简办到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从火灾隐患排查到乡土人才培养,都有了明确章法。
从“外来书记”到“自家人”,申广业用脚步丈量河南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实干回应村民的每一份期待。在他的带领下,河南村正朝着“组织强、产业兴、村民富、治理优”的目标一步步迈进,而这位“振兴领航人”的故事,还将继续在河南村的土地上继续书写。
原文链接:http://www.ln.jcy.gov.cn/xwdt/dfdt/202510/t20251023_718579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检察驻村故事 | 翟萌萌:村里来了个懂法的大学生
- 下一篇: 安徽庐州:为老干部“送学上门”,共话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