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主题党日质效 赋能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30 来源: 广西机关党建网 作者:佚名
编者按:
2024年,自治区党委区直机关工委组织全区各级机关党组织开展机关党建重点课题研究,经组织评审,评出一批优秀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建研究质量和水平,推动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近期将陆续编发经修改完善后的优秀研究成果,供各单位学习借鉴。
全面提升主题党日质效 赋能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组织生活密切相关。”作为党的组织生活的一项重要创新,主题党日是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锻造坚强战斗堡垒的关键一招。让党员过好主题党日,提升党内组织生活质量,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必须深刻理解主题党日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内涵特性,积极探索创新路径,真正把主题党日打造成为固本培元、强筋壮骨的平台载体、窗口阵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担当实干、积极作为,让干事创业的冲劲、闯劲、拼劲在机关各级党组织中蔚然成风,以实绩实效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
一、深刻理解主题党日的重要意义
深刻理解和把握主题党日的重要意义,是帮助党员干部强化思想认识、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有利于党员从自身的职能职责和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出发,通过党日活动把党的政治建设融入到自身建设、组织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
(一)主题党日是凝心铸魂、补钙壮骨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大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近年来,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中,主题党日因其时间相对固定、频次较高、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等优势,被各级党组织作为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了联结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的“粘结剂”作用,在“日用而不觉”中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教育引导党员持续深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主题党日是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的重要抓手。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越向纵深推进,就越需要严密完善的组织体系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放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位置、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着力点来抓。主题党日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锤炼党员党性的重要抓手,各级党组织通过主题党日开展集中学习、“三会一课”、志愿服务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有力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把关定向、凝心聚力、解疑释惑、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强大力量。
(三)主题党日是强化党员干部“四炼(练)”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加强党员干部“四炼(练)”的要求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涵盖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实践本领、专业能力多个方面。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主题党日有了更多线上线下的平台场景,既可以把主题党日开到锤炼理想信念的红色阵地,也可以开到磨砺本领作风的攻坚阵地,可谓“多点开花”。结合党员干部工作实际和思想动态,因时而动、与时俱进谋划主题党日,常态化运用主题党日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积少成多、水滴石穿,可以让党员干部在不断的学习、自省、实践中实现成长提升,为党员干部强信念、拓视野、长才干、增本领提供重要平台,实现“热闹一下子”、“体验一下子”向“铭记一辈子”、“实践一辈子”、“受用一辈子”转变。
(四)主题党日是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事业都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锋队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具体表现。主题党日是基层党组织加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也是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开展主题党日,让党员干部下沉到企业、农村、学校、医院、街道社区等第一线,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在大调研、大走访、大实践中倾听基层群众心声,在带头示范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中为群众纾困排忧解难,把群众的期待转化成履职尽责的具体行动,让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更加突显,真正使每名党员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让党旗在群众心中高高飘扬。
二、准确把握主题党日的内涵特性
“党日”一词,最早是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政治部在《关于党支部工作的总结》中提出。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始后,各地纷纷利用“党员活动日”安排集中学习研讨,提升了“党员活动日”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中的地位。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明确推广党支部主题党日,标志着“主题党日”在全国全面推行。2018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党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开展主题党日。纵观发展脉络,主题党日始终保持对时代特征的吸收和融合,内涵不断丰富。在不同历史时期,主题党日的政治性、严肃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四方面本质特性贯穿始终、历久弥新、相辅相成,共同形成构建主题党日框架体系的“四梁八柱”。
一是准确把握主题党日的政治性。政治性是主题党日的“灵魂”。主题党日的创立和发展培植于基层党建,“姓党为党”是第一要义,必须服务于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走深走实。从各地情况来看,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结合专题学习、集中研讨等形式在主题党日中强化理论学习,灵活开展“党课开讲啦”、“政治大体检”等活动,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但仍有一些党组织在执行过程中“跑题走样”,把主题党日变相搞成“福利日”,使主题党日流于娱乐化,不仅起不到教育党员的作用,反而可能助长其轻忽心态、享乐心理。准确把握主题党日的政治性,要在内容上始终把牢“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基调,聚焦党性党风党纪的学习教育,淬炼和强化基于情感、认知层面的政治认同,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深化理论武装,确保全党上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准确把握主题党日的严肃性。严肃性是主题党日确保政治性的重要前提,也是强化党内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重要党内法规均对主题党日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党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为确保主题党日有谋划、有部署、有落实,有的基层党组织统筹制定全年党建工作“时间表”、“任务书”,把过“政治生日”、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等作为主题党日重要内容固定下来,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赠送“政治生日”纪念卡等政治仪式,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但有的党组织对主题党日缺乏系统谋划,面上是开展主题党日,实则是开会研究业务,规定动作“一笔带过”,让主题党日逐渐在虚软散漫的组织中模糊了作为党内组织生活的准绳和章法。准确把握主题党日的严肃性,要做到开展前认真研究确定主题和内容,开展后抓好议定事项的组织落实,采取佩戴党徽、携带党章、集体宣誓等仪式规范增强庄严性和权威性,推动党员在“严、紧、硬”的主题党日中自觉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
三是准确把握主题党日的实效性。实效性是主题党日的生命力所在,有干货、有收获,党员才愿参与、才会有归属感。近年来,各地以主题党日为抓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问题帮办、助企发展”等实践活动,助推主题党日与联系服务群众相融共促,引导党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参与基层治理、强化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见行动、做表率。然而,仍有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重形式、轻质量,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用脱节“两张皮”问题,使得主题党日脱实向虚、流于形式,质量不高、能量不足、引力不够、效果不佳。准确把握主题党日的实效性,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定位,把主题党日与党员需求相统一、与群众期盼相对接、与事业发展相结合,探索更多场景化、沉浸式的学习教育体验,使党员干部在主题鲜明、内容务实、参与感强的主题党日中充盈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让有组织、有特色、有意义的主题党日似一团团“星星之火”,汇聚起党组织、党员、群众之间共同前行的磅礴力量,努力打造出基层党建与事业发展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
四是准确把握主题党日的创新性。创新是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密码,也是主题党日永葆活力的密钥所在。内容及形式上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赋予了主题党日多维创新的可能性,使其自创立以来不断吸收时代基因,始终紧跟时代需求、紧抓实践要求。近年来,全区各级机关基层党组织深挖支部党建品牌特色,以主题党日为载体进行了广泛的创新探索。如以“行动学习+”等多种模式促进学干融合,通过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场景和学习机制,促使党员干部在凝心聚力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上主动担当作为;创造性开展“党史党纪”知识竞赛、“学雷锋”志愿服务、“党建带群建”等主题党日,不断深化支部党建品牌效应,促进机关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多点出彩。然而个别党组织把主题党日局限于集中学习,按部就班、照本宣科,“饵料”虽多但营养不足,把主题党日变成了坐而论道的“灌输式说教”。准确把握主题党日的创新性,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深入挖掘已有资源,灵活运用新平台新技术新手段,让主题党日更充分体现时代主题、更精准回应人民诉求,以饱含先进性和多样性的主题党日让党组织“活”起来。
三、积极探索主题党日的创新路径
结合新时代下党建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要进一步提升机关各级党组织的主题党日质效,必须坚持政治导向、问题导向、群众导向、效果导向,让广大党员干部把信心强起来、状态提起来、干劲鼓起来,使主题党日真正锻造成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磨砺本领的“大富矿”,激起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一是坚持政治导向,守好主题党日的“根”与“魂”。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紧紧抓住主题党日的政治功能、政治示范和政治效果,围绕“高举旗帜、走在前列、步调一致、走好第一方阵”来谋划组织。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打头。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最鲜明的特点、贯穿始终的首要任务,原原本本学、集中研讨学、专题党课学、深入讨论学、强化自主学,对标对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主题党日中是否及时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评定“四强”党支部的重要依据,作为机关党建专项督查、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理论学习中心组、“出彩系列论坛”等平台,建立起集体个人同步学、线上线下联动学、研讨宣讲深入学、现场参观感悟学、联系实际融合学学习矩阵,引导党员干部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党办姓党”的政治机关属性持续凸显。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广西红色资源丰富,有98个县(市、区)被列入革命老区范围。近年来,各级基层党组织纷纷走进湘江战役旧址和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发生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创新开展“党史知识大家答”、“党员心声大家谈”、“党史故事大家讲”等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重温红色历史,弘扬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主题党日的“实”与“效”。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主题党日要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必须在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中找到突破点和生长点。紧盯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堵点热点谋划组织主题党日,引导党员干部结合高质量发展场景,围绕老大难的结构性问题、转型升级的痛点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短板问题、巩固边疆安宁的难点问题,寻找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打破惯性桎梏、破除路径依赖,进一步释放高质量发展增长潜力。如区直机关各基层党组织结合主题党日开展“我为广西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活动,让党员从会议桌走到产业园区、村屯社区,直观感受和实地调研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基层治理等一线真实情况,收效显著,撰写的一批调研资政报告获自治区领导批示肯定,有力转化为解决难题、推动发展的务实举措。紧盯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问题谋细谋常主题党日,针对“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突出问题隐形变异新动向新表现,结合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聚焦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点靶向纠治“四风”顽瘴痼疾。如区直机关许多基层党组织利用法院、监狱等场所灵活开展现场廉政警示教育,通过“零距离”实地参观、“面对面”现身说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法为纲、以责为本、以案为鉴,深刻汲取教训,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
三是坚持群众导向,深化主题党日的“真”与“情”。党的事业说到底是给人民办事,群众工作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必须掌握的工作本领。到群众中间开展主题党日,把主题党日打造成为基层群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讲解台”、“直通车”,让老百姓听得懂理论、记得住利好、用得上政策,推动便民、利民、惠民措施“飞入寻常百姓家”,让老百姓对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切实可感的体会。如玉林市建立“党建+园区”党员联络机制,结合主题党日开展“红小二”、“首席服务官”、“春雨润苗”等活动,将各种税费优惠政策,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直达市场主体,真正把共产党的好带到群众心坎里。到群众中间开展主题党日,让群众“有获得感”,聚焦解决社情民意反映的急难愁盼,把社区治理、物业服务、环境保护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作为重要议程,从小事办起、把难事办好。如桂林市依托妇女之家、执委联系点等妇建阵地,联合社会组织和公益团体,在主题党日中深化乡村振兴、维护权益、关爱帮扶等方面服务,推动数千名农村妇女受益,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好变化、真实惠。
四是坚持效果导向,激发主题党日的“鲜”与“活”。效果是主题党日的“试金石”,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真正提升党员政治素养和干事创业本领。要让党员干部真正参与进来,必须紧紧扣住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谋划主题党日,从细节处融合,大胆创新、灵活变化,让主题党日贴近“社会场景”、融入“生活日常”,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让党员积极参与到谋划主题、组织筹备、总结提升等各环节,同时重视发挥专(兼)职党务干部作用,实现党员干部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建设,推动个人成长与组织建强的有机统一。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部分支部结合实际,创新实行“1支委+2党员”机制,由支委带领党员分主题、分季度组织主题党日,形成“全员抓党建”工作格局。要用好用活多支部联合共建的形式,探索运用“行动学习+”将党建工作同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为基层减负等有机结合起来,变“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做好主题内容的“创新融合文章”。如钦州市创新建立“新通道枢纽党建联盟”,组织70个市级机关党组织与220个村屯社区企业等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共同策划党建联盟主题党日活动,实现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困难联克、发展联促、实事联抓,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优势。
(本文获2024年度广西机关党建重点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作者:李文明、李莉萍、孙欣星)
原文链接:http://www.gxjgdj.gov.cn/jgdjyj/20250327-131873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