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册亨县:“四个转变”以“组团式”帮扶推进“造血式”振兴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册亨县始终把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抢抓帮扶机遇、主动担当作为,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施策,持续推进医疗惠民、教育强基、科技赋能等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从“被动帮”到“主动为”,抢抓机遇推动提质增效。把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县委成立双组长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部统筹推进,主管部门联动落实,构建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一盘棋”工作格局。建立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会议制度,县党政正职听取专题汇报33次,县级组织召开调度推进会36次。制定“一县一方案”,制定帮扶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整合政府专项债、东西部协作资金、衔接资金等2.93亿元用于受援医院、学校及产业基地建设。落实人才公寓22套,帮扶专家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22名、高层次人才津贴19名。明确受援医院、学校以及中央科技特派团由帮扶专家人才担任院(校、团)长。帮扶专家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50名,发放“优秀人才服务卡”,邀请帮扶专家参加教师运动会、布依文化年等活动,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发表稿件300余条,1名帮扶专家获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贵州省先进工作者”。
从“能看病”到“看好病”,医疗惠民筑牢健康屏障。9个博士名医团队在县人民医院挂牌成立博士名医工作站,进站29次,实施高难度手术21例。采取“团队带团队”“师带徒”“1+N”等方式,派出45名专技人才赴惠州进修,帮带本地医疗骨干36名,开展医疗学术和专科培训7884人次,新增医疗新技术新项目73项,“五大中心”全面建成,开创册亨“前列腺癌肿瘤电切手术”“颅内肿瘤手术”等多项先例,填补了经鼻蝶鞍区肿瘤切除术、肩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技术空白,实现大型医疗设备功能开发使用率由34%提高至90%,医院诊疗能力迈进了新的台阶。创新推行中医“夜市”,丰富“健康心、健康听、健康行、健康明、胃健康·肠治久安”健康册亨“五项活动”形式,开展义诊118次,惠及群众1.5万余名,让5478名胸痛患者生活更加舒畅,6名骨科关节类疾病患者恢复行走能力,110余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5名听力障碍患者重获“新声”,惠民医疗让群众更加可感可及。
从“送名师”到“育名师”,教育强基蓄积发展后劲。成立“名校长工作室”2个,设立“名师工作室”“班主任成长联盟”,帮扶教师与学校教师结成师徒75对,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竞赛、专题培训等活动92次,培训教师队伍骨干2162人次,选派138名教师到惠城区、兴义市对口单位进修学习。开展教学改革23项,新增特色课程7门、专业2个。册亨县民族中学开设“惠册班”“北大牵手班”以及初中部,探索“432高效课堂”模式,高考本科上线率从2022年的36.82%上升为2025年的73.26%,今年7月被授予“省级三类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册亨县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探索本地学习+帮扶地学习+帮扶地企业实习“2+1”教学模式,举办“广东惠城册亨中职班”,实施“青蓝工程”“岗课赛证”,创立“心灵驿站”“校园广播电视台”等,选送112名学生到惠城职校学习,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从95.65%上升至97.97%,“双师型”教师比例从12%提升至45.16%,学校师生参加省州各类大赛获奖382人次。
从“授鱼货”到“传渔技”,科技赋能激活产业动能。科技特派员聚焦油茶、糯米蕉、林下菌药和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划分5个产业工作组分片包区,扎根田间地头和产业带“把脉问诊”“对症开方”,深入基层服务8969天,解决相关技术问题1452项次,开展技术培训255期、培训农民19154人次,开展技术咨询(含科技需求征集、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申请)133次,应用推广香蕉、油茶、蔬菜、灵芝、黑木耳等新品种352个、新技术242项。其中,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研发的新型气调包装技术推动糯米蕉保鲜期延长至15天,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助推油茶亩产量提升300%以上。开展高效绿色农业科研攻关8项,培育企业10家,帮扶指导企业、合作社743个,农户1453户,领办、创办、协办企业或合作社49个。指导建设农业示范基地28个,打造特色产业品牌3个。已争取农业科技项目23个,争取资金3721万元。建立的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助推实现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准确率达98%以上,全县主要农业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7%,农产品转化率平均值达60%。
信息来源:黔西南州委组织部
一审(撰稿人):李莹贤
二审:李莹贤
三审:王金成
编辑:彭珺瑞
原文链接:https://www.gzzzb.gov.cn/rcgz/rcfz/20251020/20251020_63529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铜仁市万山区:创新柔性引才模式 共培数字经济人才
- 下一篇: 六盘水市:立足产业优势建强煤炭人才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