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义安区:打造精品党员教育电视片 赋能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安徽先锋网 作者:佚名
专稿:近年来,铜陵市义安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扣党员教育工作主线,将党员教育电视片制播作为深化党员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精准化策划选题、专业化拍摄制作、系统化学习运用,推动制片工作全面提升,持续为党员教育提供优质资源。
源头着力,确保策划选题“精准化”。聚焦党员需求选。围绕中心大局,聚焦时代主题,瞄准基层关切,实行“一线调研+重点挖掘”,借助农村党员冬春训示范培训班、全区青年干部培训班、选调生培训班等培训班次,进行问需调查,准确掌握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党员学习需求,形成红色党史发掘、党员模范宣传、乡村振兴案例、党务知识学习等多个选题方向。聚焦本土资源选。深挖本地“红色富矿”,收集整理本地省、市级红色文物资料,深入本地党史人物故居、革命斗争遗址等开展实地探访,形成红色题材制片资源库,制作《公草劵》《烽火中的铿锵玫瑰》《永恒的信仰》等红色题材党员教育片,其中《公草劵》《烽火中的铿锵玫瑰》分别荣获第二届全省“微党课”征集展播活动一、二等奖。聚焦身边榜样选。坚持“好选题源于党员群众身边”的工作思路,结合“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将镜头对准干事创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优秀党员,选树“皖美村支书”丁贤峰、“中国好人”叶官山、抗美援朝老兵邹定南等榜样人物30余人,真正做到用身边的故事感染人、教育人。
精益求精,确保拍摄制作“专业化”。潜心制作脚本。坚持精品导向,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多方力量联合互动”的制片工作机制,以党员教育中心专职人员为主体,吸纳融媒体业务骨干、专业影视公司等力量,深度研讨脚本、开展头脑风暴、打磨解说语言,着力打造有筋骨、有温度、有力量的脚本,使其成为贯穿全片的“灵魂骨架”。精心组织拍摄。通过“区乡合作+自主制片”“服务外包+联合推进”等模式,打造专业制片队伍。在拍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拍摄手法,如特写、全景、航拍等多视角取景,确保画面客观真实、细节丰富;合理运用镜头组接、特效转场、音乐搭配等剪辑语言,刻画有血有肉、讲理讲情的人物形象,使党员教育电视片的视听效果更加丰富。匠心精雕细琢。严把样片审核质量关口,邀请党史专家、媒体骨干等组成审片小组,对成片进行逐帧审核,严格把关内容准确性、画面艺术性和教育实效性,确保每一部作品成为党员教育的“精品教材”。去年以来,共有3部作品在全省第二届“微党课”征集展播活动中获奖,2部作品入选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库。
全链贯通,确保学习运用“系统化”。立足“既要拍好,更要用好”的工作理念,用好线上、线下等多方渠道,全方位推动党员教育电视片进基层、进身边。线下多点推送。把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作为党员日常学习的“活教材”、冬春轮训的“必修课”、干部培训的“特色课”,融入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日常培训中,推动优质资源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线上多维推送。用好“义安先锋”系列平台,开设党员教育电视片专题专栏,精心打造“义安先锋”党建电视栏目,线上展播本地精心制作的多部党员教育电视片,便于党员群众随时随地“指尖学”“屏上学”,不断扩大先进典型、红色历史、经验做法等党员教育电视片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累计上线展播党员教育电视片50余部,党员群众累计观看学习达6710余人。注重学用结合。结合党员教育电视片讲述的先进事迹,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议事协商会、板凳会等,为居民环境卫生、居家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1000余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向榜样看齐,在不同岗位中发光发热。
原文链接: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82798?ClassId=617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