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建设 > 正文

铜仁市思南县:聚焦“三味”助推干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5-09-18 来源: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铜仁市思南县始终将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干部素养、增强履职能力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巩固培训成果,通过对“口味”、提“鲜味”、增“回味”,全面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走新”更“走心”。

  聚焦培训内容,精准教育干部对“口味”。一是注重政治理论培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首课、主课、必修课内容,采取专题研讨、辅导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全县党员干部全部培训到位。2024年以来,培训党员干部13000余人次。二是注重党性教育培训。印发《关于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意见》,对全县年轻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作要求,通过“红色”文化教育、“灰色”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政治本色。2024年以来,开展党性教育14000余人次。三是注重履职能力培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联合28个乡镇(街道)党校分层分类,围绕医疗、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开展教育培训,切实强化党员干部专业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宣讲团理论优势,常态化推进“专题党课下基层”。2024年来,累计开展理论宣讲600余次。

  聚焦培训方式,创新教育干部提“鲜味”。一是采取“走出去”拓宽视野。着眼于提高“一把手”政治能力,增强领导干部“八大本领”,采取“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到厦门、武汉、中山等发达地区开展培训,2024年来,培训1100余人次,引导干部解放思想对标先进找差距,将先进经验做法“带回来”“用起来”,补齐短板弱项,增强发展动力。二是采取“聘进来”借力增智。创新建立“干部教育博士工作站”和“乌江先锋师资库”,博士工作站成员为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和新提拔干部等讲授国际经济形势、人工智能、领导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等课程。自博士站建立以来,团队成员到场授课10余次,参与指导课程开发8门。通过“内聘外请”的方式,围绕理论教育、政策法规、工作实务等专题,开展课题项目研究,科学设定培训模块和课程,2024年来,外请专家授课20余次,覆盖学员1400余人次。三是采取“上讲台”塑造能力。以领导干部、优秀榜样为示范,引导干部“上讲台”,通过讲政策、谈经验等方式,为参训人员辅导理论、解析政策、交流经验,采取“全员皆为师、人人皆为徒”的互动模式,持续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及战斗力,为锻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注入强大动力与活力。

  聚焦培训成果,长效教育干部增“回味”。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县委抓统筹、组织部抓协调、党校抓实施”的三级责任体系,推行“训前需求调研+训中满意度测评+训后成果转化”全流程管理模式,并创新建立“档案管理+学员系统管理+跟踪问效管理”数字化管理平台,制定印发《思南县构建党员干部大培训格局的工作方案》等7个制度机制。严格实行台账管理制度,对学员表现形成鉴定意见,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二是强化多维学习。为满足新形势下干部教育新要求,利用贵州网院、网上党校等在线学习平台将党课搬上云端,干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自主选择学习课程,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联合县委党史研究室,串联三道水周寨村、塘头青杠坝村、旷继勋故居等现场教学路线3条,为干部教育培训拓宽学习渠道和方式。三是强化师资力量。对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实行动态管理机制,采取领导班子“推门听课”、县委党校“随堂听讲”以及参训学院“随堂反馈”的方式。定期组织师资库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每年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硬支撑”。2025年来,“推门听课”9次。

  信息来源:铜仁市委组织部

  一审(撰稿人):唐海芬

  二审:王浩

  三审:杨芬

  编辑:彭珺瑞


原文链接:https://www.gzzzb.gov.cn/jypx/djzh/20250825/20250825_01680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