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宿豫区检察院“七彩藤”团队为特殊孩子定制“模拟法庭”
发布时间:2025-11-20 来源: 江苏检察网 作者:佚名
“我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11月,江苏省宿迁市专门教育学校的教室里,一场特殊的“庭审”正在进行。16岁的小亮站在“公诉席”前,声音坚定,目光专注。敲响法槌的、宣读起诉书的、担任辩护人的,全是这所学校的学生——而为他们“量身定制”这堂法治课的,是宿迁市宿豫区检察院“七彩藤”未检工作团队的检察官。
这是一所专门针对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设置的矫治教育学校。宿豫区检察院“七彩藤”未检团队在该校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中发现,传统普法模式在这些孩子中难以引起深层共鸣。“与其我们讲一千遍,不如让他们亲身经历一回。”检察官介绍,本次模拟法庭选取的是一起由真实案例改编的青少年抢劫案件,力图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法律庄严,也在角色代入中唤醒自尊和责任。
活动前,检察官带领学生们熟悉案情、分配角色、反复排练。平日里难以静心的小杰为演好“法警”,一遍遍练习站姿与仪态;性格内向的小余为胜任“辩护人”,仔细查阅法条、一遍遍修改辩护词。尽管场地条件有限,但“庭审”全程严谨有序——从法庭调查、辩论到最后陈述,学生们全情投入,宛如一场真正的审判。
台上的“被告人”演绎着曾经的迷茫与冲动;台下,每一双眼睛都紧盯着过程,仿佛在“他”的故事里,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当检察官把法槌递到我手里,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重量。我以前总是被当作‘问题学生’,从没想过自己能成为维护公正的那个人。”“审判长”小陈在活动后感慨。“当我念出起诉书时,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责任。”“公诉人”小亮说。
在这场沉浸式体验中,他们不再是法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走向前台,完成了一场关于规则、选择与未来的心灵对话。该校老师向检察官反映:“有几个孩子活动结束后,还聚在一起讨论案件和法律程序。这种自发思考,是前所未有的。”
“庭审”结束,教室恢复原貌,但思考并未停止。夕阳余晖中,学生们围在检察官身边,争相提问。那些曾与法律背道而驰的少年,眼中频频闪烁出对规则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盼。
每一个迷途的少年,都曾是迷失方向的星。宿豫区检察院“七彩藤”未检团队致力成为那座引航的灯塔,用法治的光照亮另一束光,持续创新“沉浸式”普法模式,将优质法治资源向最需要的地方倾斜,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让司法温度可感可触,为迷途少年点亮回归的路。(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原文链接:https://www.jsjc.gov.cn/yaowen/202511/t20251120_175415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