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观点 > 正文

一体抓实“三个管理”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检察业务数据的功能定位与价值实现

发布时间:2025-11-20 来源: 最高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要合理运用数据,有效激活其在检察业务管理中的监测、预警价值,并充分释放其提升质效、服务大局的核心作用

  检察业务数据的功能定位与价值实现

  

  2024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决定取消一切对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机关的不必要、不恰当、不合理考核,不再执行检察业务评价指标体系,不再设置各类通报值等评价指标,不再对各地业务数据进行排名通报。同时,部署一体抓实检察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推动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一年多来,各地检察机关结合实际改进和创新管理,取得显著成效。在新的管理理念和格局下,对业务数据如何定位和正确把握运用,是一项全新课题。笔者以新疆检察机关实践样本为例,着重解构业务数据在“三个管理”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与价值实现机制,以期对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检察管理创新发展有所裨益。

  “一取消三不再”背景下的管理范式变革

  司法观念转变:从“数字竞赛”到“质效本位”。最高检提出“一取消三不再”、一体抓实“三个管理”,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是遵循司法活动客观规律,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审慎作出的决定,是对检察业务管理主要方式的进一步转变,也是对各级检察机关回归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的进一步督促。同时更要看到,“三个管理”在检察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检察管理的工作重心,是推动高质效办案的主要着力点。办案活动和业务管理活动要着眼于质量优、效率高和效果佳,建立完善检察业务管理体系,压实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办案部门、案件管理部门的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下称《意见》),以高质效管好每一个案件助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要让数据回归服务司法本质,让管理回归科学规律,这是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管理模式变化:从“结果导向”到“全程治理”。“一取消三不再”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数据、不需要管理,而是要摆脱之前简单的数据管理,着力构建全覆盖、全链条、全过程的检察“大管理”格局,这是有效整合检察管理资源的必然要求,是一体抓实“三个管理”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高质效办案的重要依托。在该背景下,数据在管理中的作用更为重要,要通过对数据的宏观统计分析,研判检察工作运行态势,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管理。要深化数据在办案流程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流程数据运用,特别是运用好办案期限、办案节点等数据的比对,完善常态化预警、提醒、督促制度,及时纠正程序性问题。也要深化数据在案件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特别是案件质量检查评查,要与数据分析研判工作相互贯通融合,在检查评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可以作为下一阶段分析研判的重点。经分析研判发现可能存在的案件质量问题,应当作为重点或专项案件质量评查的启动依据。

  数据运用转型:从“绩效标尺”到“决策工具”。在新的检察业务管理体系中,数据仍然是分析研判的重要基础,是检察机关进行宏观业务决策管理的基础,用数据评价工作也是管理的一种重要且直观的方式。最高检将“业务数据分析研判”调整为“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本意就是要求各地检察机关从简单的数据管理调整到更加注重“三个管理”上来,从“按业务分析”转变为“按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分析”,更加突出分析研判、掌握动态、把握趋势、查找问题、研提对策、改进工作的功能。当前,要在保持业务数据客观、真实、准确的前提下,继续深入开展办案质效分析研判,进一步压实办案部门、办案人员填录案卡的主体责任,定期开展数据核查,常态化做好数据观测和异常波动评估,让数据真正成为最重要的业务决策工具。

  检察业务数据的价值定位

  为促进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提质增效,让检察办案更加公平公正,让检察管理更加科学高效,让检察服务更加精准务实,要合理运用数据,有效激活其在检察业务管理中的监测、预警价值,并充分释放其提升质效、服务大局的核心作用。

  预警作用:风险防控的“监测站”。全国检察机关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上线以来,已经实现各类业务数据分类分级实时汇聚,为检察办案实时监测预警提供了基础保障。一是微观监测预警:办案时长预警与效率监测。通过系统巡查案件办理流程,识别异常数据,建立流程监控日志并督促整改。二是中观监测预警:执法风险预警与类案治理。结合数据的横向区域对比与纵向趋势分析,发现各业务条线的主要办案环节存在的共性问题。三是宏观监测预警:社会治理预警与协同治理。将办案数据与社会治理需求关联,如对办案数据进行5年以上的中长期态势分析,结合区域分析、犯罪结构分析、人群画像分析,精准锁定当前工作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党委、政府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数据支撑。

  纠偏作用:质效提升的“校正器”。科学评价案件办理质效、检察履职实绩,必须切实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主要衡量标准。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在开展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时,着重发现数据背后所反映的办案质效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整改。一是案件办理过程纠偏。如有的检察院通过“审查起诉阶段适用认罪认罚量刑情况分析”,发现量刑建议不规范甚至刑种适用错误的问题,引导检察官尽快调整完善量刑建议,从而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案件质量问题。二是案件办理结果纠正。如有的检察院通过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案件的起诉标准地区差异化分析和不起诉适用分析,发现证据审查标准执行偏差,2025年第一季度提示异常案件17件,责令开展案件质量评查,依据评查结果纠正原处理决定,并追究司法责任。三是监督办案理念纠偏,如新疆检察机关坚持融合推进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与数据质量监管工作,在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中发现部分案件属于典型质效不高的凑数案,为避免其他检察机关出现类似问题,随即启动全区业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发现个别基层检察机关存在办凑数案、类案群发的问题,形成通报并组织落实整改,同时要求全区检察机关全体检察人员举一反三,树立正确政绩观,加强日常数据质量监管。

  管理作用:系统优化的“导航仪”。当前,检察业务数据高效统计和全要素数据采集协同办案质效分析研判的持续精进,不断为检察业务管理提供方向,甚至是牵引力,因而,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功能在检察管理领域有其现实价值需求。《意见》指出,“加快推进检察业务管理理念、体系、机制、能力现代化”,数据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数据可以将日常隐性的资源消耗,如检察官的时间成本、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成本显性化,依据“案件饱和度模型”“检察官办案强度指数”动态调整专业化办案团队构成。二是程序机制运行优化。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比对建模,实现制度运行过程中的政策效果评估。三是司法活动评价优化。通过建立数量、质量、效果三维模型,将抽象的司法过程和结果数据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数据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机制

  数据整合与规范。检察业务管理中,确保检察业务数据真实和标准统一是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提升数据的精准度,加强科学运用,需要加大数据整合力度,向标准化、智能化、制度化不断推进。一是采集标准化与智能化。非结构化数据自动识别与抓取是数据采集标准化的重点。要从非结构化数据中统一高效提炼“重大敏感案件”“涉众型经济犯罪”等数据项定义,消除统计口径差异。二是数据质量校验智能化。依托流程监控智能化发展,不断提升数据质量监管智能化水平。要持续将流程监控问题日常收集梳理作为重点,将个案办理中的诸如权利义务保障、强制措施办理、法律文书制作、文书审批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汇集起来,形成日常监管问题清单,为构建监控智能化机制搭建实践基础。三是问责制度化。将数据失真纳入司法责任追究范围,严肃相关责任追究,对数据质量不高,尤其是同类问题反复出现的检察机关及检察人员予以通报。

  数据赋能“两个回归”。2024年9月,最高检党组提出,检察履职要回归到办案基本职责上、回归到具体案件办理上。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刻领悟“两个回归”的深意,业务数据的分析运用也理应进一步回归到履职办案的全面分析上来。一是履职规范性数据校验:综合运用不起诉数据信息,比对分析不起诉适用情况,找出问题线索,发现未依法、准确、规范适用不起诉的问题。二是全流程监督线索排查:灵活运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受理信息、审查信息、判决信息等,碰撞比对不同阶段数据,发现证据不足不捕后的刑事“挂案”、立案前违规采取“强制措施”、提起公诉后长期未判、裁判后怠于执行等监督线索。三是重要文书质量智能化检查:在建立起诉书、不起诉决定书、补充侦查提纲、不批捕理由说明书、检察建议等主要或者核心文书质量评定标准的基础上,对文书的基本格式架构、事实认定、证据分析、释法说理、法律适用等多维度基本要素进行提取,围绕制作不完整、格式不规范、缺乏基本要素等问题进行系统智能自检,成为“每案必检”的重要组成部分。

  汇集与激励并重的数据生态建设。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数据安全交换与汇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检察机关应进一步加强与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和其他司法行政机关的沟通协作,共同研究数据交换汇聚问题,进一步破除数据壁垒,建立常态化数据衔接、共享协同监管工作机制。通过高效便捷的方式及时收集、汇集、分析、研判各类交互性程序性数据信息,及时梳理反馈数据碰撞反映出的司法领域共性问题,为高质效监督办案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政法工作整体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分别为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援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二级检察官助理]


原文链接:https://www.spp.gov.cn/spp/llyj/202511/t20251117_71137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