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案管部门与办案部门协同管理机制
发布时间:2025-11-20 来源: 最高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勇检察长指出,在一体抓实“三个管理”基础上,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以高水平管理促进高质效办案。在检察“大管理”格局中,案管部门与办案部门是不可替代且相互依存的关键角色。办案部门是履职办案的直接责任主体,承担自我管理的基础责任,通过依法、规范、高质效办案落实业务政策、流程要求和质量标准。案管部门是业务管理的枢纽与流程监控的中心,是连接决策层与执行层的“桥梁”,也是整合管理信息、推动管理闭环的关键节点。二者唯有紧密协同,才能确保管理要求落地、管理信息畅通、管理问题共治,促进实现“高质效办案”的共同目标。
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案管部门与办案部门目标同向、责任共担。要深刻把握“大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要求,以清晰的权责清单划定协同跑道,以深度的数据共享打通信息血脉,以科学的评查激励传导责任压力,以创新的对话平台促进理解互信。
明晰权责边界,构建清单化协同框架。一是制定案管部门与办案部门协同职责清单。由省级院牵头,明确案件受理流转、流程监控节点与响应、数据采集标准与责任、质量评查组织与参与、监督线索移送与反馈、联席会议议题与频次等关键环节的主责部门、配合部门、具体动作、时限要求。如明确形式审查主责在案管部门,联合开展实质审查需业务部门派员参与;流程监控预警由案管部门发起,整改责任在办案部门;业务数据填录主责在办案人,核查通报在案管部门。二是嵌入办案与管理流程。将协同要求固化为检察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标准操作流程和强制节点,实现权责在线化、可视化、可追溯。例如,设置“联合收案审查”线上流程节点,未完成则无法进入下一环节;监督线索移送需在线填写并明确接收部门与时限。
深化数据共享,打造一体化赋能平台。一要构建检察大数据中心。升级检察业务应用系统,打通内部各条线数据壁垒,安全接入外部执法司法、政务服务、公共信用等关联数据。案管部门负责数据中心日常运维、数据质量监控与基础分析。二要强化数据深度应用与智能服务。开发面向办案部门的智能辅助工具,例如类案推送、量刑建议参考、文书瑕疵自动校对、风险点提示等。赋予案管部门高级分析权限,运用工具进行多维度、穿透式业务态势分析。精准定位问题,为业务部门提供定制化业务质效诊断报告和优化建议。建立数据会商机制,由案管部门定期牵头,召集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共同解读核心业务数据,会商突出问题,共定改进措施,让数据真正成为协同决策的共同语言。
优化评查体系,贯通全链条责任激励。一是完善“递进式、参与式”评查模式。制度化实施“业务组内交叉互查、案管组织定期抽查、重点案件专项评查”模式。明确各层级评查主体、评查重点、结果反馈流程。二是强化评查结果刚性运用。与检察官绩效考核挂钩,将评查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等级晋升、评优评先的核心依据之一。对评查发现问题的检察官建立个人或团队“质量档案”,针对高频、共性、严重问题,由政工人事部门与案管部门、业务部门联合设计并实施靶向素能培训。落实司法责任追究,对评查中发现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错案、严重瑕疵的,由检务督察部门及时介入,严格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创新协同载体,建立常态化对话机制。一是完善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制度化、常态化召开由分管案管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的院领导主持的联席会议。议题聚焦业务运行态势与风险预警、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协同办理方案、流程堵点疏通、评查共性问题整改、新类型案件办理规范研讨、信息化需求对接等。会议决议明确责任部门与时限,督办落实。二是推行“案件管理联络员”机制。在各主要业务部门确定相对固定的“案管联络员”,负责本部门与案管部门的日常沟通协调、数据质量初审、流程问题初步排查、协同事项对接传递,成为部门间信息流通的“毛细血管”。三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协同工作台”。在检察工作网或移动办公平台开辟专门协同模块,支持跨部门任务派发、进度跟踪、文件共享、在线会商、风险共担,打破时空限制,提升协同质效。
培育协同文化,强化共同体意识。一是强化理念引导与培训。将“大管理”理念、协同价值、权责清单、协同工具应用纳入新进人员培训和干警素能提升必修课。要强调协同重要性,营造“管理服务办案、办案尊重管理”的氛围。二是倡导“双向奔赴”的服务理念。案管部门需转变角色,从单纯“监管者”向“监管者+服务者”转变,主动为办案部门提供数据产品、流程优化建议、风险预警信息。办案部门需增强接受管理、参与管理、用好管理的内生动力,视规范为保障、数据为资源、评查为提升机会。三是加强协同成效评估与激励。将部门间协同配合情况,例如线索移送数量与质量、联席会议参与度与贡献度、协同任务完成时效等,纳入部门及负责人的绩效考核范畴。
(作者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
原文链接:https://www.spp.gov.cn/spp/llyj/202511/t20251110_71063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