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工程化落实 多元化融合 党建赋能增强人社动力
发布时间:2025-10-30 来源: 辽宁省机关党建网 作者:佚名
工程化落实 多元化融合
党建赋能增强人社动力
省人社厅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持续推进政治机关建设,深入实施强党建“五大工程”,构建“党建+营商环境+行风建设+业务工作”多元融合载体,牢牢扛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双重职责,以高质量党建促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注入强劲人社动力。
一、实施“强党建、塑作风、优服务”工程,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坚持把锻造“四强”党支部作为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靶向施策、多维发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获评省文明单位标兵。
一是打造“舒心人社”服务品牌,塑造服务新标杆。坚持把行风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载体,持续深化“党建+营商环境建设”。实施人社服务优办快办行动,通过组建“百人监督团”明察暗访、开展“厅局长走流程”、创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多元举措,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省本级12345热线办理满意率达100%,全系统服务好评率达99%。
二是创新“五优”典型引领,打造支部建设升级版。开展“学习优、服务优、业务优、作风优、支部优”培树工作,细化22项具体指标,建立“等级评树”与“联动双评”机制,打造了“就业先锋·红色引擎”“社保惠民·情暖民心”“‘和’力同‘薪’”等45个党建品牌,大力推动党支部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
三是强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培育基层发展先锋力量。坚持以党建促发展、以业务强党建,牢固树立“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融合理念。通过举办“青年干部大讲堂”、开展业务技能大练兵以及将重点工作任务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列为“党员先锋项目”等强化举措载体融合。实行党建、业务“双述职”,不断增强党支部书记党内身份意识,强化目标责任融合。
二、实施“强党建、稳就业、惠民生”工程,夯实民生之本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引领,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全省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24.59万人。
一是党建领航“春暖辽沈”行动,赋能振兴发展大局。加强“就业先锋”品牌建设,将党建工作与就业政策制定、服务体系构建紧密结合,深入实施“春暖辽沈”系列行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招聘、时时有服务。省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实施党建引领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双带双练(炼)双提”行动,有效提升了公共就业服务满意度。
二是党建强基公共服务帮扶,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在“振兴有你·就有未来”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行动的活动现场专门设立党员服务岗,公开亮出服务承诺,围绕高效解答疑问、精准匹配岗位、用心提供指导等方面立下“军令状”。同时主动亮出工作业绩,通过展示成功帮扶案例、就业服务成效,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赢得认可与信任。
三是党建赋能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人岗适配性。成立全省民办职业技能培训行业党委,大力推动“党建+技能培训”融合发展,将党性教育融入培训课程体系,在技能传授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通过制发年度技能培训行业党的建设工作要点,绘制“路线图”、下达“任务书”,引导全行业党员主动投身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
三、实施“强党建、聚人才、助振兴”工程,构建人才引育留用新高地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高质量党建促进人才人事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全省新增专业技术人才47.7万人,新增技能人才63.68万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0303人。
一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坚持以党建引领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政治引领与专业评价深度融合的评审体系,创新实施头部企业评审专车、中小科技企业服务专场、技术技能人才贯通专线“三专”行动,大幅提升评审效率,精准打通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堵点。注重在人才评价中教育党员干部带头严守纪律,打造“阳光透明”的人才评价环境。
二是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筑牢产业人才坚强堡垒。加强“党建+人才培育”载体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统筹推进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外国专家三支队伍协同建设、量质齐升。组建党员攻坚组,全力推进人力资源市场立法,《辽宁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于2025年2月1日起施行,为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加大事业单位管理服务力度,厚植人才发展红色沃土。坚持将党支部建在事业单位管理业务链上,在岗位设置、人员聘用、职称评审等关键环节嵌入党组织前置研究机制,确保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全链条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构建“阳光招聘”监督体系,设立党员监督岗,全程监督分类命题、笔试面试流程,确保公开透明,有效提升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信力。
四、实施“强党建、防风险、解民忧”工程,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坚持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保事业发展优势、惠民实效,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我省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一是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全面夯实民生保障基础。构建“党组牵头部署、支部挂图作战、党员包干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动社保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在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中,党员带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中,构建“党建+试点创新”模式,精准把握职业伤害风险特点和保障需求,为全国社保制度改革提供“辽宁经验”。
二是优化社保服务体系,擦亮便民惠民暖心品牌。创建以党建为引领的“社保+”服务载体,推动社保与就业、劳动关系、人才服务等多项业务融合,打造有温度、有速度的社保服务品牌。省社保中心党委突出党建引领多场景融合,深入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通过“党员走基层、政策送上门”,精准宣贯政策举措,用心用情优化服务。
三是强化社保基金监管,筑牢基金安全红色防线。将社保基金安全纳入廉政建设重要内容,创新搭建社保基金风险防控规则库,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构建监管体系,实现基金运行全流程动态监控。开展社保基金安全警示教育月活动,党员带头签订廉洁承诺书,以党建聚合力、以纪律强保障,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筑牢廉洁防线。
五、实施“强党建、促增收、筑和谐”工程,构建新时代劳动关系治理新格局
构建“党建+法治+劳动关系”模式,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劳动关系治理新格局。三年行动实施以来,累计为14.79万名劳动者追发劳动报酬21.48亿元。
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维施策完善薪酬体系。党组决策层面强化宏观指导,通过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等形式,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从全省大局出发,以系统性思维推进改革攻坚,研究制定《辽宁省助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动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激发高层次人才增收动力等10项举措。
二是攻坚信访案件化解,铸牢群众权益金色盾牌。注重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对信访问题实行“三早”处置原则,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对复杂纠纷早介入,对重大隐患早化解,推动信访矛盾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先锋调解岗,下沉基层一线调解排查,推动信访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
三是推进根治欠薪行动,构筑民生保障有力屏障。常态化开展根治欠薪“四季行动”,党员带头深入政府项目、国企项目等重点领域,确保重大事项及时妥善化解。开展党员维权服务,在零工市场等农民工集中区域设立欠薪调解点,推行“一站式”纠纷调解服务,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在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中,我省历史性跃进全国第12名。
原文链接:https://www.lnjgdj.gov.cn/lnjgdj/xczx/2025102215433452905/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