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内参 > 正文

果洛:司法救助解民忧 检察温情暖人心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青海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果洛州检察机关积极构建“主动发现—精准救助—多元帮扶—长效跟踪”全流程机制,针对刑事被害人、民事侵权受害人、家事纠纷当事人等特殊群体,推动司法救助从单一经济援助向“物质+精神+发展”综合赋能转型,实现从单一救助向综合帮扶、从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的转变,持续提升司法救助工作质效。今年以来,已成功办结司法救助案件8件,发放救助金额19.8万元。

  

  线索来源:依职权主动发现+大数据模型锁定救助线索

  积极探索数字检察赋能司法救助新路径,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为依托,通过与法院、公安、民政、残联、妇联等多部门沟通协调,打通数据共享渠道,精准筛选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线索,提升线索挖掘效率与精准度。在办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刑事申诉、民事监督等案件时,办案人员主动核查被害人身份信息、遭受的损失情况、赔偿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办理。全州依职权提请司法救助12件,运用法律监督模型10次,收到妇联移送线索1件。

  多元发力:织密“司法+社会”救助网络

  果洛州检察机关秉持“物质+精神”“输血+造血”多元救助理念,了解被救助人实际需求,联合公安、民政、妇联、残联、医疗等部门,给予全方位、个性化的救助帮扶,形成“司法救助+社会帮扶”矩阵。如一被害人因遭受性侵孕育一子,其家庭系最低保障户,陷入心理创伤与生活无着落的双重困境,急需心理疏导和基本生活保障。办案部门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该线索后,遵循“应救尽救”原则,主动了解其生活、学习及家庭经济状况,经调查核实,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及时发放救助金解决家庭经济难题,积极协调公安机关帮助孩子顺利落户,联合妇联、心理服务机构开展专业心理干预,协同民政、卫生部门给予生活与健康救助,实现了从单一司法救助向多元综合救助的转变,有效提升了救助效果,增强了被救助人摆脱困境的能力和信心。

  创新举措:创建藏汉双语救助平台让救助途径更便捷

  立足果洛实际,探索创建青海省首个藏汉双语“司法救助线索受理平台”,打造沁检司法救助双语平台小程序,开通语音输入功能,通过语音留言、拍照上传证据材料,使牧民群众远程申请司法救助的愿望变为现实。聘请村党支部党员和乡镇干部担任检察宣传志愿者,建立起“村党支部党员—村委会—乡镇”三级联动机制,让司法救助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透明决策:引入“听证+公示”双监督机制 践行枫桥经验暖民心

  针对牧区情况,推出“上门听证”服务,为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以及偏远地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便利。优先对司法救助、刑事申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开展听证,实现“办理一案、帮扶一户、稳定一片”的效果。吸纳熟悉民族政策、了解社情民意的退休干部、人民监督员、律师、社区工作人员、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等参加听证。久治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盗窃案件,该案被盗物品均为老年人基本生活物资,由于涉案金额较小,无法予以救助,但3名被害人均为贫困低保户,无稳定收入且部分身患疾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办案人员联合基层 “十户长”深入被害老人家中,详细核实家庭状况、健康情况及实际困难,主动对接镇政府,精准申请临时救助政策支持,并赴老人居住地开展“上门听证”,围绕救助的必要性、标准合理性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现场解答老人疑问。听证结束后,3名被害人自愿签订息诉罢访承诺书,实现 “案结事了”。共开展上门听证5次,有效化解矛盾9件,截至目前签订息诉罢访协议书15份。

  跟踪回访: 做实司法救助“后半篇文章” 助力困难群众重拾信心

  落实最高检“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等工作部署,将司法救助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关键抓手,建立一案一档台账,每年针对救助家庭开展司法救助回头看工作,共开展回头看工作11次。在回访过程中,仔细询问救助金使用情况、救助人身体状况,全面了解救助对象生活现状、家庭生活是否得到有效改善及存在的实际困难等,充分掌握被救助对象家庭后续生活情况,推动救助工作推进与救助资金使用全面落地落实,以实际行动传递检察关怀。


原文链接:http://www.qh.jcy.gov.cn/c/www/wwwdfdt/64775.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