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要闻 > 正文

新华社短评:百姓健身事不能“三不管” 为这个“检察建议”点赞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江苏检察网 作者:佚名

  

  最近,江苏省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对全区健身器材进行排查,拆除报废器材35件,更换、维修“带病”器材371件,并制定《全民健身器材管理维护办法》,建立“一器材一档案”动态管理制度。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比起以往河流污染等公益诉讼,小区健身器材维护看似“小事”,但小事背后,是基层检察机关主动关切群众诉求、积极为民排忧解难的具体体现,值得点赞。

  百姓身边事,勿因事小而不为。公共场所健身器材“重建轻管”“超期服役”“带病上岗”具有一定普遍性,不仅达不到健身目的,还存在安全隐患,是诸多民生关切事中的“老大难”之一。由于投入主体不尽相同,有地方政府出资,有社会捐赠,有开发商建设……加之不少是一次性投入,无后续维护资金,致使一些健身器材损坏后出现“三不管”局面。

  健身器材的后续维护,究竟由政府部门还是相关物业负责,又或是委托第三方公司出资,许多地方并未明确规定。有的地方虽有规定,但并未有效落实监管。原本惠民利民的好事,一旦“烂尾”,却成了民众心头“糟心事”。

  

  江苏省建有省级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维护信息平台,将全省62万件室外健身器材纳入平台,群众发现问题可扫码“一键报修”,截至2024年共维护器材257374件,维修率超四成,但难免有“漏网之鱼”。宿迁经开区检察院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区健身器材上虽贴有报修“二维码”,却是无效链接。

  今年,我国启动实施“体重管理年”行动,明确提出要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倡导科学健身。室外健身器材是群众身边的重要健身载体,直接关系全民健身的安全和体验,健全健身器材维护机制日益迫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宿迁经开区检察院不仅督促全区健身器材更新和维修,还治标更治本,督促出台相关办法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绝“后患”。

  让“三不管”变成有法依、有人管,这一做法颇具示范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从群众的身边事做起,以人民之心为心,把百姓之事当事。全民健身的路上,期待更多力量护航。


原文链接:https://www.jsjc.gov.cn/yaowen/202510/t20251021_174838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