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要闻 > 正文

安徽检察:以温度护民生 以力度守正义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以温度护民生 以力度守正义

  安徽检察69994个民事监督案件勾勒为民情怀

  会计移花接木转嫁900万元债务,企业负责人陷入绝境时,检察机关的承诺重燃其希望;“外嫁女”户籍未迁却遭拒征迁待遇,历经三审未果后,检察抗诉助其讨回分房资格……这些发生在江淮大地的真实案例,勾勒出我省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工作的为民底色。

  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办理各类民事检察监督案件69994件,提出监督意见27786件,监督案件总量居全国前列……在9月18日召开的全省民事检察工作会议上,记者注意到这组数据。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全省检察机关民事检察战线以高质效办案守护民生的执着坚守。

  剑指虚假诉讼 斩除司法毒瘤

  虚假诉讼被称为民事诉讼中的“毒瘤”,不仅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更动摇司法权威。“个人借款无力偿还竟转嫁给公司,一审二审还都判公司败诉,900万债务压得我喘不过气。”企业负责人胡某的遭遇并非个例。

  针对此类乱象,检察机关以该案为突破,制发全国首个治理虚假诉讼的“三号检察建议”,由此拉开系统治理序幕。此后牵头开展专项监督行动,建立“线索筛查—立案审查—调查核实—监督纠正—追责挽损”全链条工作机制,2023年以来已筛查疑似线索1300余条,提出监督意见1179件,纠正错误生效裁判220件,有效遏制虚假诉讼蔓延态势。

  破解虚假诉讼“发现难、查证难、追责难”问题,协作与科技是关键抓手。检察机关构建跨部门“合力矩阵”:与法院建立双向通报机制,提前介入核查证据;与公安明确虚假诉讼涉罪案件移送标准、流程及时限;与金融、税务打通数据通道,获取银行流水、纳税记录等关键信息,为查证提供支撑。依托检察大数据战略研发的虚假诉讼智能监督平台,通过12类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实现线索自动筛查、精准预警,截至目前已累计识别、筛查案件线索407件,提出监督意见147件(含类案检察建议),大幅提升监督效率。

  从指使他人虚构巨额债务的重大案件,到普通民间借贷造假,我省检察机关以司法“手术刀”精准切除虚假诉讼毒瘤。截至目前,已起诉虚假诉讼犯罪316人,推动建立健全制度规范23项,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筑牢司法屏障。

  情暖弱势群体 撑起维权晴空

  老板“跑路”欠薪难追、子女拒养老人无助、离异家庭抚养费缺位——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体的维权困境,始终牵动着检察机关的心。对此,我省检察机关以支持起诉为利器,交出了温暖答卷。

  省检察院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支持起诉工作的通知》《关于高质效开展民事支持起诉工作的意见》,聚焦重点群体细化履职标准,累计提出民事支持起诉意见19261件,帮助农民工、老年人、妇女儿童等诉讼能力弱、确有困难的特殊群体依法有效行使诉权。

  检察机关如何获取案件线索?人民群众又该如何申请支持起诉?单靠检察机关一方“孤军”摸排,不免“独木难支”。为此,省检察院与四川、上海等11个省级检察院会签关于加强民事支持起诉跨区域协作框架协议;与法院、人社、妇联、工会等单位建立协作机制103项,构建“多方联动、全域覆盖”的保护网络。此外,铜陵检察机关与人社会签《关于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联合协调的意见》、安庆检察机关联合妇联开通“妇女维权绿色通道”等举措,让维权力量延伸到群众身边。

  检察支持起诉为一个又一个弱势群体维权带来新曙光,司法温情也在个案中充分彰显:界首市检察院协助田某花等23名女工收集证据、协调法律援助,助其追回16.7万元工资,还为3名困难女工发放司法救助金;固镇县检察院对独居老人刘某某赡养纠纷案实地走访,协调老年公寓临时安置,最终促成四子女达成赡养协议;蚌埠市检察机关助力17岁女孩小敏(化名)追回12年抚养费,更在调解中促成母女冰释前嫌、拥抱和解;庐江县检察院不仅支持19名农民工讨回53万元欠薪,更在调解后跟进执行监督,确保款项最终全部到位。

  强基提质赋能 筑牢为民根基

  “要深化‘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立足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做实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民生福祉有效保障、重点人群权益保护。”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卫东在全省检察机关民事检察会议上的讲话,指明了工作方向。

  素能建设是履职之本。全省检察机关将以“素质能力提升年”为抓手,通过“皖美民检・典亮民心”讲评汇、实务讲堂等载体常态化练兵,四季度还将举办第二届民事检察业务竞赛,以赛促学锤炼专业本领。

  基层是民事检察的主战场,也是发力重点。我省检察机关将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减少非办案事务负担,让干警集中精力办案件、提质效。同时引导基层发掘典型案例,通过“办一案、治一片”实现诉源治理,更围绕办案故事开展普法宣传,让检察为民深入人心。

  让大数据成为破解基层案源匮乏的“金钥匙”。全省正全面运用最高检推广的12类法律监督模型,针对“二手车”虚假诉讼、企业恶意注销等线索精准发力,发现审判、执行违法线索903条,线索成案率达90%以上,科技为民事检察注入强劲动能。

  从斩除诉讼毒瘤到守护弱势群体,从个案公正到系统治理,我省民事检察用69994件案件的坚守证明:司法的温度,藏在每一次挺身而出的监督中,映在每一张重获希望的笑脸上。

  


原文链接:http://www.ah.jcy.gov.cn/jcyw/202510/t20251020_717972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