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人事 > 正文

毕节市七星关区:四维发力建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超前谋划、系统布局,通过“精准摸排识才、广纳贤能储才、多维培育育才、动态管理用才”四项关键举措,着力构建一支结构优、能力强、活力足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为夯实村级治理根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锻造高素质骨干队伍。

  精准摸排“识才”,把准乡村人才需求“脉搏”。围绕乡村振兴对村级人才的实际需求,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调研机制,对全区618个村(社区)开展“全覆盖”摸排,重点掌握现有班子运行效能、干部履职实绩、群众评价反馈及后备力量储备情况,全面掌握乡村人才“缺口”。聚焦影响人才选用的关键风险点,全方位研判宗族势力干扰、信访矛盾遗留等问题,对重点村、高风险村实施“一村一策”分类管理,推动限期整顿提升,为乡村人才选用扫清障碍。严格落实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审计,重点核查“三资”管理、项目建设等关键领域,及时公示审计结果,严防选前“突击报账”“临时花费”等行为,既守住集体资产安全底线,也为敢担当、善作为的人才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广纳贤能“储才”,拓宽乡村人才储备“渠道”。制定《七星关区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本土优选+外部引回”双路径,重点聚焦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在外经商能人、返乡务工人员、本村致富能手、优秀大学生村官、退役军人六类人群,通过“组织推荐+群众评议+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逐村建立“一村一库”重点人才库,打破身份、地域限制,拓宽选人视野。建立“三级联审”机制,由村(社区)“三委”会议集体研究意向人选,乡镇通过谈心谈话、走访考察、多部门联合审查等方式开展“全身体检”,从严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确保储备人才“德才兼备、群众认可”。目前,全区已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236名、村“两委”其他主要成员后备力量1332名,形成充足优质的乡村人才“蓄水池”。

  多维培育“育才”,锤炼乡村人才干事“本领”。依托区委党校、乡镇教育实践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围绕政策理论、基层治理、村务管理、产业发展等乡村振兴核心内容,采取专题授课、经验分享、实地研学等方式,对后备人才开展“全覆盖”培训。推行“导师帮带”机制,由包联乡镇的县级领导、乡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及现任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帮带导师”,定期谈心交流,手把手传授群众工作技巧、村务处理经验,帮助后备人才快速适应村级岗位。深化“一线练兵”模式,通过“顶岗锻炼、替换培养、村级自聘、自愿跟岗”“四个一批”举措,引导后备人才列席村党组织会议、村(居)委会会议,每月固定3至5天参与村组事务管理、公益服务、产业发展等实战工作,在“干中学、学中干”提升履职能力。目前,已引导1026名后备力量深度参与村级事务,实现“从储备到实战”的能力转化。

  动态管理“用才”,激活乡村人才队伍“活力”。建立“分级建库、一人一档”管理机制,由区委组织部、乡镇(街道)、村(社区)分级搭建后备人才信息库,同步为每名人才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现实表现等情况,作为人才使用、调整的核心依据,确保管理“精准可溯”。实行“能进能出”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日常考评+年终评议”综合考察人才的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和群众认可度,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按程序推荐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优秀的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对挂名不出力、表现不佳、群众认可度低的,及时调整出后备队伍,杜绝“一储了之”。截至目前,全区已更新完善村级人才档案1795份,动态调整充实后备力量377人,将63名优秀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实现“储备有质量、使用有实效”,让乡村人才队伍始终保持“一池活水”。

  信息来源:毕节市委组织部

  一审(撰稿人):七星关区委组织部 刘倩

  二审:吴政

  三审:姚金龙

  编辑:彭珺瑞


原文链接:https://www.gzzzb.gov.cn/rcgz/rcfz/20251013/20251013_31728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