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强化校地合作 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丹东市精心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深入挖掘域内外高校丰厚人才资源,在招引高端人才、培育本土人才、集聚青年人才等方面持续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足人才“源头活水”。
“铺路搭桥”招引高端人才。充分发挥“鸭绿江之友”院士专家联谊会招才引智“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鸭绿江之友”院士专家丹东行活动,通过交流研讨、成果转化、科研攻关等方式,先后邀请9位院士到丹东调研,签订合作协议12项,突破核心技术难题11项。围绕丹东“5454”产业布局发展,深入实施“带土移植”工程,促进人才与企业对接合作,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32个,其中3个团队得到“兴辽英才计划”支持,帮助企业新增生产线11条,节约生产成本15%以上。针对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疗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78位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与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9所高校共建专家工作站14个、产学研联盟18个,柔性引进高校高层次人才54名,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1项。
“精准滴灌”培育本土人才。充分挖掘域内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教育资源,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入企开展技能培训,对取得中、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参训人员,分别给予所在企业每人5000元、6000元培训补贴,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减负增能”。依托丹东市技师学院建立“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装配钳工及焊接加工等4个“供不应求”专业为主,面向社会开办3期中、高级技能人才培训班,217名毕业学员全部获得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证,42名学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得到升职加薪。制定出台《鼓励驻丹职业院校学生留丹就业创业奖励办法》,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结合自身需求与域内院校联合育才,建立“认知—实训—顶岗”三段式培养体系,缩短毕业新生工作适应期,推动48家科技型企业与3所技工院校签订人才培养“订单”,靶向培育和输送技能人才975人,实现企业与职业技能人才“双向奔赴”。
“丹心纳才”集聚青年人才。以“万名学子留丹来丹专项行动”为牵引,赴全国39所高校开展“丹心纳才‘职’等你来”招聘宣讲,主动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举办清华丹东籍校友联谊会,承接3届北大“力行计划”实践活动及首届博士生宣讲团活动,设计推出红色研学、交流座谈、企业调研、文艺体验、岗位实操等五大板块26处站点供来丹学子自由选择搭配。与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共建大学生政务实习实践基地,每年接纳60名左右在校学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跟岗学习锻炼,免费提供人才公寓、酒店、宿舍等多种住宿方式,安排单位主要领导指导帮助实训学生快速进入工作角色。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携手打造示范农场“科技小院”,构建集教学、科研、推广一体化综合平台,每年至少承接2批研究生小组进驻示范农场开展项目研究,合作成果最高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原文链接:https://www.lndj.gov.cn/portaluploads/html/site-5/info/560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大连市中山区:深耕“家门口”党建 赋能精细化治理
- 下一篇: 临汾翼城:跟进监督让粪污堆积田恢复耕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