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文化 > 正文

散文丨一炉铁火淬清风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陆川素有“中国铁锅之都”的美誉,陆川铁锅有400多年生产历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岁月的长河中,陆川铁锅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一方的烟火气息与人文情怀。它不仅是烹饪的良器,更是文化的生动象征,以一种质朴而深刻的方式,诉说着与清风相伴的动人故事。

  

  走进中福铁锅厂,匠人们身着统一工装,车间里的工人各司其职,到处都是忙碌的景象。滚烫的铁水,四溅的铁花……每一幕画面都深深地震撼着我。

  

  最先见到的是匠人们揉泥模的模样,采用当地富含硅元素的高岭土与煤粉、谷壳灰,按比例加水打成泥浆,拍打敷于铁壳基层上,并通过标尺制作上下模修饰锅形。高岭土要选山坳里最纯净的,不含半点杂石;炭粒得筛得极细,多一粒少一粒都不行。老匠人告诉我:“泥模是铁锅的根,根不净,锅就歪。”他们蹲在模具架前,掌心反复按压陶土,按压的力道始终均匀,从锅沿到锅底,每一寸陶土都被揉得服贴紧实,哪怕手臂因持续用力发酸,指尖却依旧稳稳按压着陶土,目光紧锁泥模的线条,这份专注,是对铁锅手艺最虔诚的坚守和执着。

  

  让人最震撼的是铁水浇注的时刻。1700度的高温里,生铁熔成赤红的流液,却半点不张扬。匠人提着铁水包,手腕稳得像焊在半空,铁水顺着包口缓缓流入泥模,不溅出一滴,不浪费一勺。“铁水烈,心要静,手要正”,这是代代传下的规矩。若是心浮气躁,铁水便会漫出模子,最后只能成为一块废铁。赤红的铁水在模子里慢慢沉淀,匠人守在一旁,目光始终追着液流的走向,额前的汗珠滚到下颌,滴在地上瞬间蒸发,他却似未察觉,只等铁水渐渐收去烈气,一点点勾勒出铁锅的轮廓,静静守候,看它从炽热的铁料,慢慢凝成一口铁锅的温润形态。

  

  铁锅成型后,打磨的工序最考验人。砂纸要从粗到细换三茬,锅沿的毛刺、锅底的铁渣,都得一点点磨平。有年轻匠人嫌麻烦,想省两道工序,老匠人便把他拉到灶台前:“你看这锅,若是留着毛刺,炒菜时就会粘油污,日子久了,油污积得多了,再好的锅也会变味。”说着,老匠人拿起磨好的铁锅,阳光照在锅面上,能清晰照见人影。他指尖抚过光滑的锅沿说:“这省掉的两道打磨工序,磨掉的不只是毛刺,更是彰显了铁锅的‘精气神’。”

  

  从原料的精挑细选,到烈火中的千般熔铸,再到工匠们的细细打磨,陆川铁锅的400多年传承,从不是简单的手艺延续,而是一场以“纯净”守根、以“沉稳”塑形、以“耐心”提质的修行。工匠们对泥模“不含杂石”的追求,对铁水“心静手正”的沉稳,对打磨“不省工序”的执着,恰是一场品质与坚守的深情对话,诉说着陆川人以匠心守正道、以纯粹映初心的动人故事,让“中国铁锅之都”的美誉,在代代相传的坚守里,始终充盈着清风正气。(陆川县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


原文链接:https://www.gxjjw.gov.cn/staticpages/20251013/gxjjw68eccb77-19975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