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取战火里的星火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编者按: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先进是触得到的标杆。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开设《见贤思齐》栏目,邀请读者分享心得、感悟与实践。以榜样之光凝聚奋进力量,让我们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在反思中明确方向,在借鉴中实现提升,将学习成效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贡献力量。
历史把硝烟吹散,却把火种悄悄塞进老兵的皱纹里。
《中国纪检监察报》“战火记忆”栏目的老兵口述系列文章,如同一把把年代久远却依旧锋利的钥匙,打开了民族记忆深处的百宝箱——这里有冯则连在封锁线往返四五次传递情报的勇敢,有张明在蒿泊村黎明薄雾中震慑伪军的机敏,有丁位西在淮海战役草棚里与死神赛跑的坚守,更有胡正先循着军号声追赶红军队伍的执着。这些用生命书写的文字,不是泛黄的档案,而是仍在跳动的脉搏,让我们得以触摸一个民族在绝境中奋起的温度与力量。
这是一份抢救性记录,把即将散落的星星拢回银河。当年在野战医院里救死扶伤的丁位西已过百岁,曾在上甘岭坑道里扑救小战士的何学义,左手伤疤仍清晰可见。“战火记忆”最动人的力量,在于“抢”——抢在记忆随岁月褪色前,把个体经历的微光汇入民族精神的星河。当聂兴民描述郓城之战中被子弹打穿的衣袖,那不是普通的布料磨损,而是用青春与侵略者对抗的勋章;当郝校忠回忆儿童团时期扛着红缨枪站岗,那稚嫩的身影里,藏着一个民族永不屈服的基因。这些细节让宏大的抗战叙事长出了毛细血管,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冯则连珍藏的解放奖章、张明床头的伤残军人证——每一件实物,都是一段活的历史。
这是一套爱国主义教材,让民族救亡史长出睫毛与指纹。爱国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老兵们“去形容词”的朴素行动:杨宏昌在伏击日军运输队时,身上被弹片划开数道口子仍坚持冲锋,只说“想多杀几个鬼子”;张明复员后用拿过枪的手拿起锄头,只因地要种、家要守;何学义婉拒粮食局的“铁饭碗”,选择当不拿报酬的扫盲教员,只为“让乡亲们看懂通知、有尊严地生活”。这些故事让今天的我们明白:所谓家国情怀,或许是胡正先12岁时“红军就是我的家”的执念,是刘丰顺在抗大练刺刀练到胳膊酸痛仍不放弃的韧劲。当“小我”与“大国”在这些细节里完成焊接,爱国主义便成了人心自发的“原来”——原来英雄,就是在关键时刻选择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这是一部真实原始史料,用一手老茧对抗二手谎言。网络时代,历史偶尔会被解构为“表情包”:有人把抗战拍成荒诞短剧,有人借“反思”之名矮化英雄。但“战火记忆”系列文章用最硬核的真实予以回应:冯则连在上甘岭与战友尸体相依的绝境,何学义因喝过战友的尿自己却尿不出来的痛苦,聂兴民坠入黄河冰窟窿后被战友“人链”救回的生死瞬间——这些带着体温与伤疤的记忆,比任何后设的“解读”都更接近历史现场。当丁位西回忆支前民工“把砖烧热用稻草包上给伤员取暖”,淮海战役冰冷的伤亡数字突然有了温度;当张明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锄头‘哐当’掉在地上、泪流满面”,所有关于“战争浪漫化”的臆测瞬间失重。真实,是对历史最好的捍卫;而捍卫,正是为了不再让悲剧重演。
这是一根和平的橄榄枝,用愈合的血痂消解历史的创伤。通读“战火记忆”系列文章,最动人的不是胜利的欢呼,而是老兵们对和平的珍视:98岁的聂兴民靠在窗边凝望高楼大厦,惦念着“牺牲的战友若能看见该多好”;近百岁的张明在养老院仍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教护工“种地要看时令,就像打仗得看战机”;郝校忠离休后每天读书看报,还到学校给孩子们讲战斗故事,只为“让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老兵们把残酷讲得云淡风轻,恰因为他们把和平看得重若千钧,这些讲述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让后代明白:我们今天拥有的每一刻安稳,都是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战火记忆》,给我们的灵魂开了一张“处方”:当抱怨工作辛苦时,想想冯则连在朝鲜冰天雪地里三天埋雷千余枚的坚守;当面对诱惑想要动摇时,想想杨宏昌拒绝老战友说情、坚持依法办案的刚正。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更应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像丁位西守护伤员那样守护群众利益,像刘丰顺“带弟兄们活着打胜仗”那样带队伍担当作为,像何学义在战场上奋勇拼杀那样攻克工作中的难题,把老兵们的“战火精神”转化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行动。
人类群星闪耀时,历史会屏住呼吸。而当这些老兵开口讲述,历史不仅屏息,更会起身敬礼。“战火记忆”栏目,让我们在星尘与血泊之间,捡到一把通向未来的钥匙——这钥匙上刻着两个字:“铭记”。铭记冯则连“铁心向党”的忠诚,铭记张明“保卫家乡”的赤诚,铭记所有老兵用生命写就的答案:所谓英雄,就是在黑暗中举着火把的人;所谓传承,就是接过火把继续前行的我们。
让我们接过这把钥匙,把故事讲下去,把橄榄枝传下去,把“守住阵地”的信念、“冲过去就是胜利”的勇气,化作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正风肃纪反腐的坚定行动。让战火里的星火,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燃成燎原之势,激励我们在反腐败的战场上做出新的成绩。(陈川)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685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蛟龙”穿江
- 下一篇: 风采 | 以文明创建赋能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