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护航“中药香”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云南省纪委监委 作者:佚名
秋日清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马街镇后山村的林下中药材基地薄雾氤氲。阳光透过华山松与栎树林的缝隙,斑驳洒落。黄精翠叶舒展,石斛绕干生长,淡紫的龙胆草花随风摇曳。药农们穿梭田间,忙着采收龙胆草,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老李,你这片龙胆草长势真不错,花开得这么旺,根茎肯定壮实!”马街镇纪委干部和药农老李愉快地聊起来。
“可不是嘛,今年收成比去年好多了!自从之前跟你们反映了情况以后,现在从种苗供应、田间管理到烘干销售,每个环节都有人来管。中药种得好、卖得出去,我们心里亮堂了,也更有信心了。”老李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老李口中的“亮堂账”,正是南华县推动林下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发展的生动缩影。林下中药材这份“绿色财富”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监督力量的持续护航。
监督沉下去,问题才能浮上来。县纪委监委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深入马街、兔街等乡镇的各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与药农拉家常、问收成中捕捉政策落地“堵点”。
一次走访中,有药农随口提到:“今年优质种苗补贴到账比往年慢。”这句看似平常的“吐槽”引起了来访的纪检监察干部的警觉。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顺藤摸瓜,发现个别乡镇在补贴资金审核、上报环节确实存在效率不高、流程不透明问题,影响了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随即,县纪委监委开展惠农资金拨付专项监督,推动职能部门优化流程、明确时限,将补贴发放纳入村务公开重点内容,确保惠农资金精准直达群众手中。
针对林下中药材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的特点,县纪委监委将监督“探头”精准聚焦产业发展关键节点,紧盯项目立项,严防“形象工程”和“人情项目”;紧盯资金分配使用,开展全过程跟踪监督,确保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紧盯购销环节,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防止恶意压价等损害药农利益的行为发生。
针对种植基地地域广阔、分布分散的实际情况,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智慧监督”模式,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指尖”。畅通“信、访、网、电”多位一体的群众举报渠道,大力推广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应用,鼓励群众随时随地反映问题、参与监督。
针对监督发现的问题,县纪委监委深入剖析根源,及时向有关责任单位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其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切实堵塞漏洞。
同时,注重整合各方监督力量,打出监督“组合拳”。完善“室组地”联动机制,由相关纪检监察室牵头,派驻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纪检监察组贴身监督跟进,乡镇纪委就近配合,形成监督闭环。同时,加强与审计、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监督助力下,全县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环境显著优化。目前种植面积已达上万亩,天麻、黄精等中药材以优良品质赢得市场认可,“绿色名片”越擦越亮,实现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夏丽凤)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5/yunlingyaowen_1011/1420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