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中山舰倾覆前,他高喊“与舰共存亡”!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福建省纪委监委 作者:佚名
长江深处 沉睡着一段永不磨灭的忠魂 一个海军世家的血脉里 流淌着怎样的生命密码? 当战舰成为最后的堡垒 他为何选择与其共存亡? 今天,让我们探寻 英雄舰长萨师俊 用生命刻写的答案 萨师俊,又名萨本俊、字翼仲。1895年出生于福州赫赫有名的海军世家,其叔公萨镇冰乃晚清海军重臣,曾亲赴日本订造中山舰前身“永丰舰”。 1912年中山舰前身永丰舰下水试航时印制的明信片 孙中山、宋庆龄与中山舰前身永丰舰官兵合影 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少年萨师俊苦练骑射,摔得遍体鳞伤仍咬牙坚持:“既习矣,习必有成!”目睹国家危局,他慷慨激励兄弟三人:“强国莫急于海防,忠勇莫大于卫国!”三兄弟相继考入海军学堂,共赴海疆。 萨师俊故居朱紫坊22号 1913年,萨师俊自烟台海军学校毕业,从通济号练习舰三副起步,历任多舰舰长。1935年,他成为中山舰第十三任也是最后一任舰长,这艘承载孙中山革命精神的战舰,从此与他生死相连。 烟台海军学校教学主楼 身为舰长,萨师俊治军严明,恩威并重,平时常以“明生死、知荣辱、负责任、守纪律”与所部官兵共勉,士兵有疾,必致慰问,遇急有难必辄解囊相济。因此,他深得军心,备受敬重和爱戴。 开战前的中山舰 他海军知识渊博,日常注重刻苦钻研技术,常说:“服役海军,必勤奋忠勇,力争上游。”任顺胜号炮艇艇长时,曾率该艇由上海驶往福建,开创中国内河炮艇航海之先河。面对同僚“堪比纳尔逊”的赞誉,谦逊表示:“吾唯勉尽责任而已,任之所在,生死以之。” 铜制“中山军舰”舰牌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进入危急关头,萨师俊率中山舰死守金口水道。24日,日军6架轰炸机扑向金口江面,萨师俊指挥的中山舰已失去三门主炮,全舰仅余52名官兵。 激战中,他右腿被炸断,左臂受重伤,仍以步枪支撑指挥作战。官兵们感其忠勇,无不拼死抵抗。 面对舰体倾覆在即,他要求先将受伤官兵救上舢舨先走,自己则凛然宣告:“身任舰长,职资所在,应与舰共存亡,万难离此一步。” 最后他被强行抬上舢板后,仍大呼杀敌,终遭日机扫射,壮烈殉国。 中山舰倾覆前一刻,舰首高昂,“中山”二字在血色江面熠熠生辉。全舰二十五名官兵壮烈牺牲,萨师俊成为抗战中阵亡的最高职衔海军军官。 萨师俊殉国后,其夫人尽捐细软支援战时保育,自己投身福建妇女抗敌后援会。义子萨支源1940年报考空军,入伍申请书上镌写:“伯父以舰为棺,叔父当以机为冢”,承继伯父遗志。 一门忠烈,薪火相传。堂弟萨本栋1937年执掌厦门大学,战火中率师生西迁长汀,缔造战时“东南最高学府”;侄子萨支唐留美获博士学位后,家书频嘱子女:“萨氏代有忠良,虽远渡重洋,不可忘家国根本。” 萨本栋(二排左四)在长汀厦大校门前与部分教师合影 萨镇冰手书萨氏家训 江水无言,青山为证。如今,修复后的中山舰,仍在静静诉说着那段壮烈的历史。萨师俊“与舰共存亡”的铮铮誓言,早已熔铸进这个海军世家的血脉忠魂。 萨氏一族用行动诠释,传承的底色是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赤诚自觉,是“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精神最深刻的写照。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中萨师俊铜像 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的“中山舰福州籍抗日将士之碑”
供稿丨福州市鼓楼区纪委监委、鼓楼区华大街道纪工委
图片丨学习强国、中新社、清新福建、龙岩党史方志、微江宁、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三山人文纪念园等
编辑丨周丹
原文链接:http://www.fjcdi.gov.cn/cms/html/fjsjwjw/2025-10-09/1456978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初心印记丨葡萄藤蔓绘就的振兴长卷
- 下一篇: 俭·简·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