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红:这片赤诚,是山河的温度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福建省纪委监委 作者:佚名
▲邱华文 摄 中国人尚“红” 骨子里深埋的是红 血脉里流淌的是红 山河铺展间也是红 福建丹霞地貌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如诗美名的背后 是千万年风化侵蚀的打磨 是无数次崩塌重塑的淬炼 终将红,镌刻成 山河傲骨、天地绝色 ▲邵武市鸡公山,横亘千余米的丹霞石壁向东兀立,气势恢宏。(郑惠平 摄) 或壁立千仞、或九曲蜿蜒 或亭亭玉立、或雄伟挺拔 鬼斧神工,姿态万千 ▲武平县狮子山,由许多两三百米高的丹霞石堡、峰丛组成。(钟炎生 摄) 一石一峰 皆是自然精心的雕琢 一纹一理 俱为岁月沉淀的印记 ▲连城县冠豸山,被誉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因其主峰形似古代监察御史官帽“獬豸冠”而得名,寓意公正廉明。(来源丨连城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福建丹霞地貌 异洞星罗,深浅错落 闽地先民们曾栖身于此 点燃文明的星火 ▲武夷山市丹霞嶂古崖居遗构俗称“天车架”。(刘达友 摄) 岁月流转 四方移民接踵而至 依山筑寨,凭险御乱 在丹霞的庇护下 赓续着家族的薪火 与世代相传的根脉 ▲泰宁县拥有中国最美的水上丹霞,潋滟湖光与赤色丹霞交相辉映。(吴赞贺 摄) 福建丹霞的赤诚与奇崛 引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 李纲、陆游、辛弃疾 陈省、徐霞客等 都曾在此挥毫泼墨 共刻山河风骨,同铸文人肝胆 ▲武夷山市九曲溪两岸的摩崖石刻,描绘了碧水丹山之美,蕴含着道南理窟深厚意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肖文凤 摄) 更有朱熹、李庆等古圣先贤 于此间创精舍、建书院 让理学一脉在丹霞红岩间 生根吐蕊,绵延百年 ▲武夷精舍,又称武夷书院、朱文公祠,位于武夷山隐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1183年所建,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杨帅 摄) 福建丹霞 一抹见证革命的赤色 1930年,毛泽东在 《如梦令·元旦》中纵笔抒怀 ▲毛泽东手书《如梦令·元旦》(来源丨福建档案) 其笔下的宁化、清流、武夷山 红得深刻,红得炽烈 是峥嵘岁月铸就的精神根基 ▲武夷山市张山头红军墓群,方圆1000多亩的茂密竹林,1343座红军墓,共同站成一座永恒的军阵。(丁李青 摄) 而今,福建丹霞依旧炽烈如初 照亮来路,也辉映征途 ▲宁化县是中央红军长征四个出发地之一。1934年,1.4万中央红军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黄尉峰 摄) 供稿丨综合各地市来稿 编辑丨陈炊
那红,是丹霞赤土的底色
风过崖壁,如号声回荡
云开雾散,似旌旗舒展
原文链接:http://www.fjcdi.gov.cn/cms/html/fjsjwjw/2025-10-21/6663208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紧盯节点纠“四风” 风清气正过“双节”
- 下一篇: 长图丨剑锋藏正气磨砺见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