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比贡献”成新风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福建省纪委监委 作者:佚名
婚礼褪去奢华的外衣回归本真,红白事从简、开支反哺公益事业……近年来,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移风易俗之风正越吹越劲,不断涌现出的“新规”逐渐取代“旧俗”。党风带动民风发生的可喜转变,正在让更多群众受益。
新规破旧俗,获得感更强
林金莺是长乐区漳港街道龙峰村红白理事会成员,说起村里这两年的变化,最让她感慨的,就是红白喜事那套老规矩实实在在变了模样。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林金莺对过去村里的旧俗记得真切:“过去,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乔迁新居、庆生祝寿、满月过岁、升学留学等,都要大办酒席,排场越大,主家越有面子。”看着是热闹,但一场婚礼下来花费巨大。办丧事“吹拉弹唱”好几天,不仅村民的腰包被掏空,还养出了互相攀比的坏风气。
2017年,在省、市纪委的大力推动下,长乐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全区上下开展了移风易俗专项整治,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相关章程,刹住了大操大办的攀比之风。近两年来,区里进一步加大力度,将各项举措深化细化,巩固得来不易的新风尚。“这几年区里出台了不少新规定,我们和村‘两委’干部带头,分片包户,挨家挨户地讲政策、拉家常、说情理,有时还要帮他们协调简办事宜。”林金莺展示着手中的《移风易俗应知应会》小册子,一条条新规赫然在列:党员干部要带头简办,像生日、升学、乔迁这些能不办就不办……
“刚开始大家确实不理解,觉得之前已经简办了,再简化就有点说不过去。可日子一长,大家发现负担更轻了,人情往来再也不用打肿脸充胖子,邻里关系反倒比以前更和睦了。”林金莺说道。
如今在长乐,不仅有“硬规矩”,还有“软引导”。全区大力推广文明积分制、道德评议会,建立移风易俗“红黑榜”机制,开展“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走进村头巷尾,村民聊天时不再比办了几桌酒、花了多少钱,而是比帮村里做了啥、捐了多少钱。“以前那套搞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的老规矩,变成了现在勤俭节约的新风气,省钱又省心,看着这样的变化,我们打心底里高兴!”林金莺的话中满是欣喜。
公交承喜意,幸福更纯粹
不久前,长乐本地人李思成夫妇举办了一场“公交婚礼”,成了长乐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婚礼当天,一辆贴着大红喜字、系着红色丝带的公交车取代了以往已成定例的豪华车队,载着新人与亲朋好友的祝福,缓缓穿梭在长乐的大街小巷,成为一道清新的风景线。
放在几年前,这样的新式婚礼可是想都不敢想。“以前办喜事讲究的是排场,生怕自己办得不够好,丢了面子,请乐队、订好车、摆酒席,一样都不能少。”李思成坦言,自己和妻子从筹备婚礼开始,就打定了拒绝攀比、回归本真的主意,“我们就想办一场简单自然的婚礼,感受爱情最纯粹的美好。”
婚礼规模缩减了,幸福感却更加满溢。
当天的“公交婚车”布置得简单又温馨:大大小小的喜字贴满车窗和扶手,至亲好友们围坐在新人身边,一边唱着祝福歌曲,一边分享各种趣事,笑声与掌声此起彼伏,氛围热闹喜庆。车外,路过的市民纷纷放慢脚步,笑着挥手致意,隔窗送上祝福。“那一刻,感觉整个城市都在为我们祝福,这种幸福感,比任何豪华车队都更珍贵。”提起当天的场景,李思成眼里满是笑意。
比起过去流程复杂、繁琐的“花架子”,这样小预算、个性化的婚礼逐渐成为长乐不少年轻人的新选择。一场场充满新意的简约婚礼,正用温暖细节证明:婚礼的本质在于传递爱与祝福,并不需要靠排场堆砌。
作为婚俗改革试点地,长乐区通过创新实践为年轻人的“幸福选择”搭建更多平台:建成福州首个婚俗文化馆,打造移风易俗文化长廊,推广领导颁证、集体婚礼等新型婚俗……一系列婚俗新举措,让“婚事新办”不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具象化为民众可感可知的幸福图景。
爱心惠乡里,乐捐助振兴
红白喜事、各种场合简办新办,省下的钱怎么用才更有意义?以长乐企业家为代表的爱心人士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祖籍长乐区鹤上镇的华侨王建宇家中,珍藏着一本荣誉证书,上面“支持移风易俗,乐捐家乡‘孝亲敬老’贰拾万元整”的字样格外醒目。王建宇将它放在家中显眼位置,每次提起它的来由,王建宇总是难掩自豪。
王建宇常年在国外打拼,事业有成后,他始终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去年冬至前夕,他早早做好准备,计划回乡操办一场“会亲宴”,宴请村里的老人并送上现金红包,表达对家乡父老的感激之情。
鹤上镇党委书记、分管领导和村干部得知消息后,主动找到王建宇,与他深入交流谈心。“发红包看似有‘面子’,但今后可能会造成攀比之风。要是能将这些红包转化为专项捐款,既能让爱心更持久,还能为家乡长远发展出份力,岂不更有意义?”
村干部的话让王建宇心里一动。“以前总想着场面大、红包厚,才算有面子。如果把钱用在村里的实事上,让大家伙都受益,岂不是更体面!”想清楚利害关系后,王建宇很快改变了主意,将原本计划发放的20万元现金红包全部捐赠给家乡大厝村,用于支持村里的老龄公益事业和移风易俗工作。
在长乐,这样的“转变”早已不是个例。前不久,潭头镇福星村30位困难群众也收到了来自本地爱心企业家林航捐赠的慰问金。“只重面子不重里子,最终面子也会流于浅表。日子越过越好之后,我觉得回馈社会、奉献乡里才是更有价值的事情。”林航表示,现在他和家人达成共识,家里的红白喜事,不再铺张浪费大肆宴请,而是把省下的钱捐给村里的困难户。
如今,越来越多的长乐人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号召,倾心尽力支持家乡建设,把简办新办各类宴席省下的资金投入到村里道路桥梁修建、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公益事业中。从“比阔气”到“比贡献”,从“讲面子”到“重里子”,清新的民风社风正在成为长乐这片沃土上的新风尚。(福州市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fjcdi.gov.cn/cms/html/fjsjwjw/2025-10-13/164282178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