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郊区:“双导师”结对帮带赋能年轻干部成长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 安徽先锋网 作者:佚名
专稿:近年来,铜陵市郊区探索“导师帮带”培养模式,为新入职年轻干部精准匹配政治和业务双导师,推动“以老带新、以干代训”,助力年轻干部在实战中练本领、在传承中强能力,跑出成长“加速度”。这一模式通过系统化、精准化的培养举措,成为郊区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的重要抓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
精心选配导师,构建双轨培养体系。郊区创新采用“双导师”制与年轻干部结对形式,精心遴选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骨干力量,分别担任“政治导师”与“业务导师”,构建起政治与业务双轨并行的培养体系。政治导师重点关注“把方向、教方法”,每年度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至少进行一次深入的谈心谈话,了解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开展一次政策宣讲,帮助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组织一次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带领开展一次基层调研,培养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指导完成一次思想汇报,提升政治理论素养。通过这些活动,全面筑牢年轻干部的思想根基,帮助其系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业务导师侧重“传技能、解难题”,一般由各部门业务能手、技术骨干担任,通过建立帮带小组、开班讲授业务、分享实践经验等方式,将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手把手”传授专业知识,使其变得通俗易懂、透彻掌握。这种实操性强的培养方式,使年轻干部能够快速掌握业务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郊区结对培养44名年轻干部,覆盖30家区直单位和6家乡镇,确保人才培养与业务需求精准对接。
创新双选机制,实现精准结对赋能。郊区打破传统单向指派模式,建立“干部选导师、导师挑学员、组织做匹配”的互选机制,最大限度提升结对效能和培养的针对性。开展新入职干部座谈会暨结对帮带仪式,通过个人展示、专业讲解等方式,让导师与学员充分了解,年轻干部结合自身岗位需求和发展意向自主选择导师,导师也可以根据学员的特点和发展潜力选择合适的培养对象。组织人事部门则根据年轻干部的能力短板和导师的专业特长进行统筹调配,既尊重个人意愿,又考虑整体效益,确保帮带组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最优匹配。同时,郊区还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于因岗位变动、工作调整等原因导致原结对不适配的干部,及时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帮带关系始终精准有效。近年来,已组织15名正科级干部、23名副科级干部参与帮带学员,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调整3个结对组合,保证帮带工作的持续活力。
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郊区实行“一人一档”+动态评估的管理模式。为每位年轻干部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其实践表现、工作实绩及短板弱项,形成可追溯、可量化的培养轨迹,在关注培养过程的同时,更注重培养成效,确保帮带工作不流于形式。每年开展“成长评估”,采取学员自评、导师点评、单位综合评的“三维考核”模式,全方位考察年轻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作风表现等成长情况,三种评价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郊区将评估结果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等直接挂钩,建立鲜明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提拔使用,切实增强年轻干部的紧迫感和进取心,在全区营造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
原文链接: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82322?ClassId=239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铜陵市义安区:“三个聚焦”锻造过硬组工干部队伍
- 下一篇: 抚顺市新抚区激活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