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县:“四点发力”助推选派干部蓄力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 安徽先锋网 作者:佚名
专稿:近年来,滁州市来安县坚持优化选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从“师资保障、课程设置、创新形式、实干担当”四个方面精准发力,将教育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夯实保障点,优质师资注入“专业力量”。按照“政治素质过硬、廉洁自律过硬、群众口碑过硬”的“三个过硬”为标准,从县委党校教师、涉农部门专家、乡镇党委书记、优秀村支书等中,遴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20余名业务骨干纳入教师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按需调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能力优、素养好的专业化师资队伍。用好“土专家”“田秀才”,注重挖掘本地种养大户、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能人等“新农人”资源,将其聘为兼职讲师,用“乡音土话”讲活“致富经”,传授农村工作经验与方法,助力选派干部理清思路、把握重点、找准方向,提升实战能力。主动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先后邀请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全国苗木专家现场授课5场次,为全县45名选派干部注入前沿理念和专业力量。
瞄准需求点,按需施教定制“专属课程”。紧扣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和选派干部“成长痛点”,量身定制“专属课程套餐”。坚持把调研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工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通过走访、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掌握选派干部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电商营销、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短板弱项,重点征求课题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师资等方面意见,为优化课程设置、按需施训提供依据。根据各乡镇主导产业和年度重点工作,围绕农村基层党建、“共富工坊”建设、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从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精心设置课程,帮助选派干部全面掌握业务知识,实现“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切实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以来,深入全县15个选派村,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10余条,开设《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陡山探索》《“皖美民宿”快速崛起之路及其启示》等个性化课程10余门。
激活创新点,多元载体打造“生动课堂”。开设现场教学“田间课堂”。采用“理论+实践”教学方式,把党课和技术培训搬到田间地头,组织干部走进田间地头、生产一线,通过“田间实景+技术讲解”的模式,让原本抽象的农业知识变得直观可感,让选派干部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开阔视野。举办锤炼党性“红色课堂”。组织干部前往皖东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历史,感悟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前往少奇楼聆听抗日斗争事迹,深入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为民情怀与实干作风;集中观看红色电影,以光影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推行研讨交流“互动课堂”。组织选派干部开展“话振兴”研讨活动,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农村宅基地改革”等主题,开展分组研讨,结合所学所思在交流中启迪思想、共谋发展。今年以来,累计组织选派干部参加市县两级培训90人次。
聚焦落脚点,学用贯通激活“实干动能”。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总目标,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任务,建立为民办实事服务清单,每周一梳理、每月一更新、每季度一反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确保选派干部驻村更“助村”。常态化开展走村入户调研,选派干部主动入户走访,全面了解村情民意、群众发展需求、村发展方向,先后收集群众诉求200余件,开展春耕助产、秋丰助收、健康义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20余次,服务群众1500余人。建立“驻村工作队+单位专技团队”模式,对接农业农村局、科技局、人社局等部门,开办“共富课堂”,定期举办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等活动,免费向周边农户提供技术讲解、电商培训、就业指导等60余次,通过引“技”进村入户,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原文链接: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82513?ClassId=239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