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党建领航 善治梨都 以高质量城市党建塑造县域城市治理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 安徽先锋网 作者:佚名
专稿:近年来,砀山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聚焦“组织扎根、服务暖心、治理提效、队伍赋能”四大任务,系统构建“一核引领、多元协同、全域善治”的城市治理新格局,推动“梨花树下”的幸福生活不断触手可及。
重构组织体系,让党的旗帜在“梨都楼栋”高高飘扬。主轴一贯到底。建立县委书记领题、镇(园区)党(工)委书记破题、社区党组织书记答题“三级书记”同轴共转机制,升级县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实体化运行办公室,推动党的组织体系从“镇(园区)—社区”延伸到“小区—网格—楼栋—家庭”。支部建在小区。39个城市社区、87个住宅小区实现党支部全覆盖,划分289个治理网格、选聘2100余名党员中心户,形成“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五级红色根系,党的组织覆盖率、工作覆盖率均达100%。红色业委会同步建立。831名业委会委员中党员占比55.6%、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占比10.6%,建立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议事会”制度,每月10日固定议事,累计协商民生实事320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9%。
创新治理机制,让多元主体在“梨花议事厅”携手共治。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7支执法力量常驻社区、包片联网,定期开展“执法进小区”活动,拆除私搭乱建1.2万平方米,纠治占用消防通道、违规经营等问题2600余起,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创新“五社联动”机制。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社会慈善资源为纽带,引进社会组织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年均开展义诊、义剪、义演等便民服务600余场次,惠及居民18万人次。推行“积分制”激励机制。开设“爱心超市”,党员、志愿者、居民参与议事协商、志愿服务、小区治理等活动即可获取积分,可在“爱心超市”兑换商品或服务,激活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内生动力。
夯实支撑保障,让善治成果在“梨花树下”长久绽放。资金优先倾斜。通过年度预算安排、以奖代补等方式,为城市基层党建和治理提供稳定源头活水;同步用活考核激励、竞赛评比等杠杆,带动社会资本、市场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多元投入、多元共治的良好循环。政策优先支持。出台《砀山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等“1+N”政策包,在人员配备、薪酬待遇、岗位晋升、职业发展等方面形成系统配套,让基层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队伍优先赋能。依托县、镇两级党校建立“梨花学院”,构建“初任培训、导师帮带、项目实训、学历提升”四位一体培养体系,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和岗位晋升通道,推动社区工作者从“身份化”向“职业化”全面转型,实现“留得住、干得好、有奔头”的长效目标。
原文链接: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82543?ClassId=6169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