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县监督护航牛产业 群众致富有“犇”头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 云南省纪委监委 作者:佚名
秋天的早晨,天刚蒙蒙亮,车辆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转过一个回头弯,视野豁然开朗,红墙青瓦的彝族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核桃树硕果累累。住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牛街乡爱民村的茶亚军起了个大早,拿着镰刀背着背篓,就往山上的牛圈走去。
今年五十多岁的茶亚军是一位有三十多年畜牧养殖经验的老养殖户。“几年前,养殖都是靠口口相传的经验。现在,有乡里的养殖专家上门传授技术,还有针对肉牛养殖的政策扶持,我家的牛长得膘肥体壮,都能卖个好价钱。”说起养牛的变化,平常不善言辞的茶亚军变得滔滔不绝。
巍山县共有汉、彝、回、白、苗、傈僳6个世居民族,因各民族饮食习惯,牛肉市场需求量极大,肉牛养殖历史悠久,随着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肉牛全产业链打造成效明显,该县纪委监委找准护航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以有力有效监督推动部门履职尽责、干部担当作为。今年以来,肉牛存栏量、出栏量以及牛肉产量均全州领跑,群众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
在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等科技特派团的技术支持下,近年来,巍山县深耕肉牛冻精、杂交改良技术。根据巍山海拔地理优势,划定坝区、山区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杂交改良父本,明确技术要求、设施设备等方面改良路线,持续优化县域牛冻精改良站点布局,目前已建成70个改良站点、81个村级兽医室,完善站点液氮罐等仪器设备配置,实现牛冻精改良突破3万头,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打牢肉牛产业发展基础。
凭借群众基础好、林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等优势,牛街乡肉牛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部分养殖户存在养殖方式不科学、料草配比不精准、圈舍设施不标准等问题,导致出现养殖防疫难、生产效率低、收益不稳定等困境。为破解困局,该县纪委监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入剖析各职能部门、属地乡镇在政策落地、责任落实、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制发工作提醒函,推动形成党委、政府带动,4个村集体联动,企业、金融机构、养殖户抱团合作发展的“1+4+N”肉牛产业发展思路,乡党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1844万元,建成并盘活千头牛场1个、百头牛场2个,实现肉牛购进、饲草供给、技术引进、畜牧防疫、出口外销等方面“集中服务、统购统销”,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养殖积极性显著提升。
肉牛产业链的深度发展还体现在一二三产高度融合方面。为进一步提升牛肉产品附加值,县纪委监委聚焦肉牛产业品牌化、精加工等关键环节,发挥“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的叠加效应,压紧压实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责任链条,推动形成专业化培育、规模化养殖、特色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的产业链,目前“回辉”牌牛干巴商标已被认定为大理州知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拥有外观设计专利4个,肉牛精深加工、牛肉品牌化进一步提升。(谢琳娜)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5/yunlingyaowen_0918/1416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