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时评 > 正文

干部考察要把功夫下在平时

发布时间:2024-12-27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干部考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关键环节,关乎干部队伍质量与事业兴衰成败。笔者认为,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把功夫下在平时,在遵循流程基础上,将重心向考察过程倾斜,多些动态考察、贴近考察、精准施策,少些“走过场”“假把式”,确保干部考察考准考实。

  多些“动态考察”,拓宽考察的“视野广度”,勾勒出干部的立体形象。要走进干部的日常工作岗位,观察其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如,在考察一名基层干部时,到其所在的部门单位,看他如何接待群众、处理事务,是否耐心细致、高效负责;考察领导干部时,深入其负责的项目现场,了解其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干部的生活作风和品德修养,通过走访其同事、邻里,居住地,了解其在家庭、社会中的形象和口碑,是否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只有深入这些具体的过程细节,才能获取鲜活、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勾勒出干部的立体形象。

  多些“贴近考察”,挖掘评价的“内容深度”,探究干部成长轨迹。注重考察过程,需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并进行深度分析比对,不能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考察谈话和有限的资料查阅,而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网络舆情、群众信访举报、社会监督评价等多方面信息。如,对于在网络上有较高关注度的干部,要分析其在舆论场中的言行表现,是积极回应民生关切、传播正能量,还是消极应对、引发争议。将这些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进行汇总整合,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深入挖掘信息之间的关联和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如通过分析干部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工作业绩变化趋势,探究其成长轨迹和发展潜力;对比其在不同场合的言论观点,判断其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

  多些“精准施策”,秉持客观的“态度尺度”,建立干部测评体系。干部的成长和表现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能仅凭一时一地的考察结果就对干部定性。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跟踪考察,定期开展回访调研,了解其在新的工作任务、新的挑战面前的应对表现。如,在干部提拔任职后的一段时间内,密切关注其在新岗位上的适应情况、工作推进成效以及与新同事的相处协作情况等。对于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中经受考验的干部,要及时跟进考察其在关键时刻的政治担当、责任意识和实际行动能力。通过这种动态考察,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发展变化,为干部的合理使用、适时调整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

  干部考察工作中,流程是基础框架,过程是灵魂血肉。只有在严谨遵循考察流程的同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考察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了解干部,才能打破信息“茧房”,摆脱片面认知的桎梏。让那些真正德才兼备、实干担当的干部脱颖而出,让那些滥竽充数、投机取巧的干部无处遁形。

  王景(景谷县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12/26/4669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