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要闻 > 正文

媒体:有了“智慧大脑”,侦查监督事半功倍

发布时间:2025-11-20 来源: 成都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四川成都:侦查监督平台智能化

  建设助推高质效办案

  “这件盗窃案的辨认笔录,辨认模板照片中有三个人戴着眼镜,与其他辨认对象明显不同。如果不是平台推送线索提示,办案检察官不容易发现陪衬对象的照片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辨认对象的特征,这种监督点位很可能被忽略。”近日,四川天府新区检察院检察官朱砚博向记者介绍了该院近期办理的一起案件,根据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推送的AI判断结果,该院对侦查活动中存在的程序瑕疵予以监督纠正,同时,就梳理出的类案监督点位与公安机关进行了专题沟通。

  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持续推进数字检察战略,将智能化建设作为提升法律监督质效的关键抓手。2025年,最高检和四川省检察院逐级指定成都市检察院开展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试点工作,侦查监督平台智能化升级被提上日程,一场AI技术深度赋能法律监督的实践在蓉城大地迅速展开。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成都市检察院紧扣监督办案实际需要,探索出一条智能识别、精准推送、高效监督的新路径,推动监督模式从“人工筛查”向“智能辅助”转变。目前,成都市检察机关通过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发现的监督线索数量正稳步提升,AI技术正在成为检察官开展高质效监督办案的得力助手。

  锚定需求:搭建监督“智慧大脑”

  “过去审查卷宗总有大海捞针的感觉,生怕遗漏监督线索。尤其是面对涉及多人、多笔犯罪事实的情况,卷宗可能会有上千页,审查办理案件本身要耗费大量精力,同时还要注重侦查监督,压力着实不小。”提起审查卷宗,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检察院检察官张佃江直言,这就是一场对脑力与体力的巨大挑战。

  2025年4月,最高检智能化建设试点工作为卷宗审查方式带来了质的改变。成都市检察院将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建设置于数字检察战略全局中周密谋划,将核心目标直指“解决办案痛点、提升监督质效”,构建起“违法线索自动发现—纠正措施智能适配—线索推送检察官—人工审查处理”的全流程闭环。

  试点工作刚启动,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检察官王聪就对该项工作充满期待:“这次试点是在我们原有侦查监督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升级,我特别关注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如何通过科技手段使监督更有针对性、时效性,这也是我们日常办案中的难点问题。”

  据了解,最高检确定的侦查活动监督项目中,有半数以上可探索实现智能审查。成都市检察机关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攻坚,截至目前,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首批上线的54个监督事项涉及140个监督模型170个监督点位,占成都近五年发现监督事项总数的90%以上,核心监督场景智能化规模初显,剩余监督项目所涉及监督模型将在研发成熟后陆续上线运行,力争实现对可智能审查事项100%的覆盖。

  破解痛点:让技术“跑”在难题前

  平台建设好不好,一线办案人员最有发言权。成都市检察机关在试点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阅卷效率低、线索发现难等问题,打造出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的多个特色功能。

  ——无缝嵌入,平滑过渡。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并非另起炉灶,而是将侦查活动监督平台在保留检察官对原有平台使用习惯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升级,新增的AI线索推送区直观简洁,实现了新旧系统的平滑过渡,最大程度降低了办案人员的学习成本。

  ——一键直达,减负增效。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创新开发了检察办案专用浏览器插件,检察官登录案件系统后,“小智”机器人图标会自行弹出并显示发现的监督线索数量等情况,点击即可“一键进入”,待核查线索一目了然,避免了多页面切换的繁琐操作。

  ——智能组卷,溯源精准。面对动辄上千页的电子卷宗,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通过AI技术自动完成证据材料分类、规范命名和信息关联。一份1200余页的卷宗材料,该平台仅用3分钟就完成报案材料、讯问笔录、银行流水等12类材料的智能整理,为办案提供清晰的“导航图”。

  都江堰市检察院检察官辛国升向记者介绍,有时检察机关接收的卷宗不够系统有序,导致办案人员不得不对案件的逻辑性进行消化和重构,无异于人工再组织一次卷宗。“自从使用了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感觉办案的系统性、逻辑性增强了不少,尤其是在办理涉及多人共同犯罪或疑难复杂案件时,时间逻辑、证据分类都很清晰,案件情况能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

  持续优化:夯实技术“驱动力”

  AI模型判断的精准度是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的生命线。为确保推送线索精准可靠,成都市检察机关搭建监督案件验证平台,让AI和已办结监督案件的人工监督结果进行双向比对,学习检察官审查思维,不断优化AI模型的知识结构。

  “这套系统可以标记差异,所有AI遗漏而被检察官发现或AI自行发现的线索,都会成为模型迭代或检察官复核的重点,形成一种‘人机互学、互相校验’的良性循环。”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参与研发人员徐彬介绍。

  “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交叉比对、检验功能。在主页面,我能看到每个案件智能化检验的侦查监督线索数量和人工监督发现的数量,两方面数量进行比较,有利于我们反向审视,精进自己的监督功力。当我们点进具体案件时,就可以对AI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核验并标记,在质量上保证监督精准性,进一步提高AI识别、判断的能力。”成都市检察院检察官赵锐锋如是说。

  经过多轮优化,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625件新受理案件中,AI发现监督线索2611条,其中被采纳或被认为有核查价值的线索1875条,精准度达到71.8%。目前,该平台已在天府新区、高新区、金牛区、都江堰市等地检察院试点应用,获得一线办案人员的广泛认可。

  “下一步,我们将朝着‘全场景覆盖、全流程智能’的目标迈进。”成都市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负责人周明伟介绍,“我们将尽快实现对256项可智能审查事项的全覆盖,同时重点攻关同步录音录像智能分析等新领域,填补视频监督线索发现的空白。”

  “数字检察时代,科技已成为提升法律监督质效的核心引擎。成都试点的实践证明,当AI技术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高质效法律监督正加速变为现实,将为维护司法公正、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能。”周明伟说。

  缺少受案回执不是小事

  

  10月14日,一起职务侵占案件被移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检察院(下称高新区检察院)审查起诉。“这回齐了!”该院涉企案件专业化办理团队检察官张寅飞回想之前进行审查逮捕工作时,他点进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对全案卷宗进行审查。随着该平台对162页案卷材料的快速解析,一条醒目的监督提醒线索映入眼帘:缺少受案回执。

  张寅飞办理的这起案件涉及四川省一家知名连锁超市。2024年10月至2025年7月,犯罪嫌疑人利用自己担任该超市主管的职务之便,多次窃取仓库中的五粮液、青花郎、剑南春等酒水并变卖,非法获利10余万元。2025年7月8日,超市报警后,犯罪嫌疑人到案。该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犯罪嫌疑人也认罪,检察机关对缺少受案回执这个“小瑕疵”有必要较真儿吗?

  “不能小看这一纸回执。”张寅飞解释道,“受案回执是案件进入法律程序的‘出生证明’,应依法向报案人送达。对涉企案件而言,这不仅是程序正义的体现,更能让企业及时掌握案件进展,稳定预期,避免因信息不透明而产生误解。”

  在传统监督模式下,这类程序性瑕疵极易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卷宗里。如今,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如同为检察官装上“另一双眼睛”,它能基于预设的监督规则库,对海量案件信息进行自动筛查、比对、分析,精准定位各类程序瑕疵和实体违法,确保监督无死角。

  发现监督线索只是第一步。张寅飞敏锐地意识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同等重要,尤其是在涉企案件办理中,一个规范、透明的侦查过程本身就是对企业信心的最好保护。经调阅卷宗、核实情况,确认报案超市确实未收到受案回执后,高新区检察院依法向相关部门发出侦查活动监督通知书,明确指出问题,要求立即整改并规范法律文书送达工作。受案回执第一时间被补送给报案超市。

  “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已经可以很准确地识别侦查监督点,还能智能分级。我们只需要点击‘溯源’,就可以查阅监督点在案卷中的具体位置并进行确认。检察监督智能化让监督不再是‘撒网捕鱼’,而是‘精准制导’。”张寅飞说。

  27万余元被骗医保资金全额挽回

  “侦查活动监督是检察机关开展诉讼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AI赋能极大提升了检察机关发现侦查活动违法线索的能力,对群众‘救命钱’‘血汗钱’的司法守护更及时了。”近日,在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周振威指着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涉医保、劳动者权益案件的监督记录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金牛区检察院聚焦民生权益保障,将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与“民生权益守护”深度绑定,在审查涉民生案件时精准纠正侦查活动违法情形,聚焦办案中的程序违法、证据瑕疵等问题强化监督,通过提升侦查监督精准度,促进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守护民生权益。

  此前,金牛区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负责人孙毅在办理一起医保诈骗案时,发现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自动识别出辨认笔录无见证人签字、扣押涉案药品未制作扣押清单等多个违法情形,若不及时纠正,不仅案件证据链断裂,27万余元被骗医保资金也将难以追回。金牛区检察院依法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督促相关部门补充证据并完善扣押手续。该案提起公诉后,全额挽回的医保资金已返还医保基金池。

  依托成都市检察院与金牛区检察院共建的服务超大城市治理检察建议创新基地,金牛区检察院通过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对涉民生案件中的侦查活动违法线索分类建模,梳理出“涉案资金处置不规范”“被害人损失核查不全”等5类高频发生的问题,形成专项分析报告后制发靶向检察建议2份。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该院联合公安机关召开涉民生案件侦查规范联席会议,明确“农民工欠薪金额必核”“养老诈骗话术证据必固定”等8项涉民生案件侦查指引规范。

  据统计,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上线运行以来,金牛区检察院依托该平台已制发88份书面侦查活动监督文书,同比增长87%。

  “小智人”与检察官共护长江生态

  “感谢检察官公正执法,我们今后一定吸取教训,遵守长江禁渔法规。”近日,在一起涉嫌非法捕捞案件被依法撤销后,涉案人员唐某、王某向四川省都江堰市检察院办案检察官表示。

  2025年9月底,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小智人”发出提示,都江堰市检察院正在审查逮捕的唐某、王某涉嫌非法捕捞案存在“查封、扣押未制作笔录或清单”等取证不规范问题。办案检察官马蛟立即针对该线索审查案件卷宗并向办案人员核实,查明相关部门扣押作案工具渔网后未依法制作扣押笔录和清单,属于不规范取证情形。该院遂依法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补充完善案件材料。

  经过进一步审查,马蛟又发现,该案中的涉案工具虽在省级主管部门规定的禁用工具名录内,但不符合农业农村部关于非法捕捞水产品罪中的禁用工具认定标准。针对这一认识分歧,马蛟同办案人员积极沟通,详细释法说理,指出需要严格把握禁用工具认定范围。最终,检察机关以证据不足为由对唐某、王某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

  2025年10月,都江堰市检察院组织召开案件会商会,邀请渔业专家、主管部门代表、公安机关办案人员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与会各方研讨后一致认为:非法捕捞案件中禁用工具的认定范围应严格限定于农业农村部规定的禁用工具名录,省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不宜作为刑事案件的认定依据。唐某、王某涉嫌非法捕捞案于同月被撤销。

  截至目前,都江堰市检察院利用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片区内非法狩猎、非法捕捞、盗伐林木、非法采矿等案件进行系统分析,已累计发现监督线索100余条。针对辖区未规定禁猎期、划定禁猎区等问题,该院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并获采纳,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正为检察机关守护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注入新活力。

  技术加持确保证据来源合法性

  “该案涉及证人、被害人众多。我们受理案件后,依托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对15本电子卷宗进行梳理,第一时间发现部分笔录存在侦查人员及见证人未签名、项目填写不完整、时间前后记载相矛盾等问题。”10月底,四川天府新区检察院检察官李雯办理了一起集资诈骗案。针对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发现的上述监督线索,李雯通过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推动补充完善证据6份。最终,检察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将复杂疑难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直观呈现出来,其办案“加速器”作用也在重大复杂案件办理中得到体现。

  四川天府新区检察院检察官黄晓辉向记者介绍了该院近期办理的一起涉及犯罪嫌疑人40余名的组织卖淫案。“这起案件仅证据卷宗就有80余本,我们借助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对该案的侦查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监督,发现扣押笔录缺少见证人签名、现场勘验笔录与扣押清单不一致、未制作扣押笔录、被辨认对象特征明显有别于其他对象、刑拘后24小时内未通知家属等问题7个,及时督促相关部门予以补正。”

  据黄晓辉介绍,在办案时限约束下,面对众多卷宗,办案人员往往会将有限的审查时间更多用在阅卷上,忽视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和相关线索挖掘。现在依靠智能化技术,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全案侦查取证的突出问题梳理出来,在减轻检察官负担,使其能对案件实体处理投入更多精力的同时,也确保了办案程序规范和证据来源的合法性,为构建证据指控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侦查监督平台(智能版)推送的批量线索还可以助推检察机关做好跟踪督促工作。四川天府新区检察院专门梳理近三个月来办理案件的平台推送线索,突出了侦查监督趋势和特点。同时,针对其中常见的见证人、侦查人员未签名,采取强制措施情况未及时通知犯罪嫌疑人家属,笔录制作不规范等问题,该院向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了案件侦查质量通报、编印发放《刑事犯罪常见罪名侦查取证指引》。

  数据碰撞发现“隐秘角落”

  “模型筛查显示,又有3条涉及未成年人的立案监督线索。”10月18日,成都市新都区检察院检察官王文露利用行政处罚类刑事立案监督模型对未成年人行政处罚数据进行碰撞,又有了新的发现。这一成果源于该院对一起毒品犯罪案件的自行补充侦查。

  2024年12月的一天,涉案未成年人小英(化名)不经意说了一句:“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吸‘上头电子烟’,我没觉得这事儿有多严重。”办案检察官立时有了警觉。近年来,“上头电子烟”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悄然流行,检察机关受理的涉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却未见明显增多。“这一反常现象提示我们,不能遗漏一切涉毒犯罪案件线索,要抓牢涉未成年人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监督核心点位,严厉打击组织、操控未成年人参与涉毒违法活动的犯罪行为。”王文露告诉记者。

  行政处罚案件体量庞大,立案监督线索很可能隐藏其中。为提高监督办案的精准度,新都区检察院决定以数字检察为着力点,为立案监督工作装上“数字引擎”。在成都市检察院指导下,新都区检察院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的数据共享机制,提取涉未成年人行政处罚案件关键信息,聚焦“同一日多名未成年人因相同案由被行政处罚”等异常情形,构建行政处罚类刑事立案监督模型。

  “但某与3名未成年人在同一天因敲诈勒索1000元被行政处罚,考虑到但某系成年人,很可能是该违法行为的组织者。”今年3月,新都区检察院检察官李毅运用行政处罚类刑事立案监督模型进行常态化监督时,这条线索浮出水面。通过调阅卷宗,李毅发现组织者但某的行为已涉嫌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且一名涉案未成年人还存在被强迫卖淫的情况。新都区检察院监督相关部门对该案立案侦查。目前,但某已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行政处罚类刑事立案监督模型建立以来,我院利用该模型监督相关部门立案3件,另有待核实立案监督线索3件。在智慧监督推动下,更多陷于‘隐秘角落’的未成年人权益将会得到维护。”王文露说。

  


原文链接:http://www.cdjcy.gov.cn/cjxw/289402.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