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 倾力奉献——省民宗委帮扶务川自治县砚山镇毛田社区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5-10-30 来源: 贵州省直机关党建网 作者:佚名
“养殖场去年卖了5万多只兔子,主要销往成都、重庆等地,特别受欢迎。”站在务川自治县砚山镇毛田社区肉兔养殖场,说起毛田的产业发展,省民宗委古籍办副主任,挂任务川自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毛田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袁远连满脸笑意。
据袁远连介绍,目前销售的肉兔只是毛田养殖场“迈出去”的第一步,接下来将从肉兔深加工入手,不断拓展市场,争取利润空间,让更多实惠“装进”群众的口袋。
毛田社区位于砚山镇东南面,距砚山镇集镇中心5公里,距务川县城20多公里。“好一个毛田,田土一大片,天晴就遭旱,下雨就遭涝,吃饭靠老天……”这首顺口溜是过去村民的生产生活写照。
“以前毛田连进村路都没有,我们都是从务川坐车到砚山,再走路到毛田。”回想起初次到毛田的场景,毛田社区党总支书记梁益敏记忆犹新。
2015年,在省民宗委及相关部门帮扶下,毛田社区大兴水利、完善基础、谋划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找准符合社区发展的方向和路径,2023年毛田社区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肉兔养殖具有投资小、用工少、出栏快、市场前景广阔等优势。走访调研后,省民宗委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建成标准化的肉兔养殖场。
养殖场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养殖场+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由毛田社区党总支引领产业发展,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养殖场负责日常管理和养殖工作,村集体经济、农户则通过参与分红获得收益。这种发展模式不仅降低了养殖风险,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而毛田社区的“产业版图”远不止于此,袁远连指着远处的青山说:“我们社区除了肉兔养殖,还有30亩葡萄基地、50亩水产养殖,今年又新增100亩的蔬菜基地,只有家门口的产业多了,才能把群众留下来。”
“以前当地村民是找不到事做,现在是招不到工人。”梁益敏介绍,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毛田社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生活蒸蒸日上。
毛田社区的发展变迁只是省民宗委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省民宗委直属机关党委充分发挥党组驻村工作参谋助手作用,加大对乡村振兴帮扶点的资金项目倾斜力度。近五年来,省民宗委共投入务川自治县帮扶资金5503万元,帮扶项目111个,建设内容涵盖通村通组连户路、安全饮水、传统手工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领域;帮助争取各类资金1亿余元,补齐务川自治县交通、水利、土地整治、电力、通讯、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改造和民生事业等领域短板。
此外,省民宗委直属机关党委始终把驻村帮扶工作责任牢牢抓在手上,推动出台《省民宗委支持务川自治县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支持务川自治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三个方面,提出19项具体措施,并按月调度工作落实情况。
不仅如此,省民宗委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砚山镇、石朝乡、镇南镇实行精准结对帮扶,累计落实帮扶资金149.5万元、协调社会资金90余万元,用于驻地产业、基础设施、教学点建设及慰问困难学生和困难户。
从完善基础设施到谋划产业发展,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务川,一批批驻村工作人员前赴后继、倾力帮扶,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澎湃力量。
“驻村干部就是要多谋划让群众受益的事情,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好。”从2024年到务川驻村,袁远连不断抢抓省市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奋力争取更大支持力度。此外,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紧扣全县中心工作和分管领域重点任务,全面加强统筹调度,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只有把脚扎得更深,群众的笑容才会更真。”在袁远连看来,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将一以贯之谋发展、求实效。
原文链接:http://www.gzszjgdj.gov.cn/xsdxf/202507/t20250703_882267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