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税务局机关党委“三个一”促民族团结税惠春风书共富华章
发布时间:2025-10-30 来源: 四川机关党建网 作者:佚名
攀枝花市税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民族团结互融共促,打造“花城税服·村村达”服务品牌,在带动民族地区共同发展、提升乡村经济等方面精准发力,实现税收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互融共促、同频共振,以税务力量助推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2020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35项市厅级以上荣誉。
一、坚持“一个引领”,凝聚民族团结“动力源”
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建优建强支部、机关基层共促”,依托“阳光税务·心服务”主品牌,开展机关支部与税务分局支部、税务分局支部与民族村支部结对联建,构建起“1+6+21+N”党建品牌矩阵,把“党建+民族团结”触角延伸至少数民族村寨。建立“1+1>2”联学机制,畅通市、县、村三级支部共建,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构建“机关+税务分局+少数民族村”三级支部联学机制,支部书记轮流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宣传党的理论、税费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知识测试、知识竞赛等“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党日,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人才联培工程,建好民族书吧,改造升级图书室、职工阅览室、党建书屋等,依托“书香税苑”“青年夜读会”“民族文学经典分享会”等,定期组织少数民族干部领学一句少数民族语言,号召干部职工至少阅读一本民族团结好书,开展民族团结讲座、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各族干部在学习中携手、活动中团结、互助中共进,培养既懂税收业务又懂民族语言的复合型人才。
二、锚定“一个目标”,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聚焦少数民族地区群众需求,在办税服务大厅设置“双语服务”岗,配备少数民族税收服务专员,“一对一滴灌式”宣传辅导。组建“双语志愿服务团队”、党员先锋队走村入寨,开展“民族企业调研”“我为群众办实事 双语答疑讲税费”,为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发票免费邮寄、容缺办理、预约办理、绿色通道办理等便民服务,为老少群体、残疾人等提供上门服务。着力解决民生痛点难点,先后选派4名青年党员驻少数民族村进行帮扶,自筹、协调资金超2千万元,组织村民进行技能培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药材、林下种植、农作物套种等特色农业,开展青花椒色选项目产业,培育植保无人机等低空经济实现科技赋能,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带动康养、旅游等民族经济发展,真正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心的事办好。
三、打造“一个品牌”,谱写民族团结“共富篇章”
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听取村民意见建议10余次。联合市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打造“花城税服・村村达”税费服务品牌,形成“税费服务+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三位一体的共富推进模式。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联动,发挥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工作队优势特长,建立少数民族村“村村达”服务站,涵盖个税汇算辅导、财税政策进村、矛盾争议化解等5大类10小类共25个服务事项,带动乡镇、村组社保专干和网格员,“点穴式”精准开展志愿服务宣传、解答问题,及时处理税费矛盾纠纷,实现“办税缴费不出村、税费诉求就地办”。实施“分类代开农产品发票”新模式,简化办税资料,便捷代开发票流程,实现农民开票不出村,办税时间平均减少0.5—1天。探索“智税助农促共富”新机制,搭建AI+农产品智能化监控模型,建立攀枝花“农产品产能地图”,构建“税农指数”信息资源库涵盖产运、供销、仓储等,实现水果、大宗农产品数据准确、风险可控、源头可查,提高“攀果”品牌市场竞争力,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约7%,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共同富裕动态》刊载。
(攀枝花市税务局机关党委)
原文链接:https://www.scjgdj.gov.cn/B000000227/202510/1226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