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反腐倡廉 > 正文

廓清杂念 一毫不存

发布时间:2025-10-30 来源: 广东省直机关党建网 作者:佚名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语出王阳明《传习录》。这告诫我们,克制自己的私欲杂念,必须清除到底,但凡有一丝一毫尚存,极有可能引得百弊丛生,终将吞噬自我。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对待生活始终清心寡欲,从不贪图个人享受。死后内无余帛,外无赢财,留下千秋功名。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是如此,他在杭州担任刺史期间,兴湖筑堤,引水灌田,植树成荫,做了不少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但他从不倚重贵物。离任时,仅带走两块天竺山的石头,当作纪念,并常常因此而自责:“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如此严于律己,不耽私欲的态度,可见一斑。

  真正的廉洁,都是始于心无私欲。贪念私欲一旦萌生,就有可能引发滔天罪恶,终将覆水难收。历史上,有一些人曾为国家发展、百姓安康立下功劳,但他们因为一己之私潜滋暗长,甚至不加节制地放纵,导致毕生功业湮没于贪腐之浊浪,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唐代元载步入仕途后,受赐管理漕运之职,后因多项功绩卓著,深受当朝重用,累职拜相。他在偶然中发现一艘“遗失”的胡椒船没有记在账册里,私吞之后也未被察觉,自此疯狂囤积八百石胡椒,成为了他贪腐的重要罪证之一。清朝丁耀亢在其所著的《天史》一书中,发出疑问:“人生中寿六十,除去老少不堪之年,能快乐者四十多年耳。即极意温饱,亦不至食用胡椒八百石也。”嬉笑怒骂之中,足以证明,元载的贪欲已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由此可见,能否在诱惑面前守住底线,决定了人生的走向。

  孙叔敖是名列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第一位的人物,其所为众人熟知的就是他的“寝丘之志”,彰显出他知足知止的高尚品格。孙叔敖临终前,对子孙交代后事。楚王曾多次要封地给他,他都予以拒绝。料想自己死后,楚王一定会封地给其子孙。孙叔敖告诫子孙,自己早已看中了一个叫寝丘的地方,这里的土地贫瘠,地名也不好听,可以接受其作为封地。希望子孙也不要用自己的功绩谋福利,而是通过干事创业获得好的生活。摈弃私心杂念,方得全身而退,孙叔敖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典范。

  揆诸现实,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不少党员干部不求回报,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一门心思投身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人以“一毫不存”的躬身践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但也有个别党员干部未能将自己的私欲杂念扫除廓清,因为“一毫”私心作祟,在小事小节上不能克制自己,最终落得个名誉尽毁、亲情尽损、自由尽失的惨淡下场。

  《诗经·小雅·小宛》中写道:“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处世为政之道,就像站在树枝上、立在深渊旁一样,必须小心翼翼,时刻保持清醒、保持警惕。要随时洒扫庭除,荡涤心灵尘埃,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始终秉持“心如清水、形如白玉”的人生姿态,方可行稳致远。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辑:游弋 杜国俊


原文链接:https://www.gdszjgdj.org/jljs/lzqf/content/post_13008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