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台江县:以“育”为纲 助力新录用工作人员成长成才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黔东南州台江县通过建章立制,突出“导师帮带”,积极助力新录用工作人员快速转变角色,提升能力水平,健康成长成才。
聚焦“谁来育”,建立帮带工作机制。明确帮带主体。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联合组建专项调研组,深入全县机关、学校、医院、乡镇等重点领域,紧扣干部队伍建设需求与高质量发展目标,制定出台《台江县新录用工作人员帮带联系工作办法》。将新招录公务员、定向选调生、事业单位新聘人员、高层次引进人才及“四项目”转聘人员等五大类群体全部纳入帮带范围。优选帮带导师。实施双导师制和结对备案制,从全县科级干部、业务骨干中遴选40岁以上、近三年考核优秀等次以上的党员干部担任政治导师和业务导师,政治导师由单位党委(党组)成员或党支部书记担任,重点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业务导师由股室负责人、高级职称专家或行业标兵担任,侧重专业能力提升。制定帮带计划。在一年帮带期限内,聚焦思想淬炼、能力提升、作风养成三个方面,为每位帮带对象建立“一人一策”成长档案,日常通过“工作日志+季度研判+年度考核”跟踪程序,定期开展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群众认可度综合评估,目前,已组建由186名导师构成的“成长导师库”,与93名新录用人员结成帮扶对子。
聚焦“育什么”,建立学习培养机制。政治导师通过初任党课洗礼、政治生日纪念、政治家访关怀等形式,结合“三会一课”、集中学习,紧抓思想政治引领、党性修养锤炼、工作作风培养及正确政绩观塑造,每月精心策划不少于2次的学习活动。业务导师根据岗位核心职能,量身打造技能传授、能力提升与实践指导的课程体系。针对专业技术岗位,侧重于乡村振兴产业调研、现代农业技术等前沿知识;管理岗位则强化公文写作、会议组织等实战技能。各帮带单位每年至少安排2次机会,让帮带对象参与高层次调训、专业培训。县委组织部、人社部门和用人单位利用党政大走访、敲门行动、在职党员“双报到”及“四下基层”等机制,引领新录用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掌握项目实施流程,在社区锻炼中提升应急处理与沟通协调能力。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热点,组织专题调研并撰写报告,通过实践反思不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目前,已累计开展理论学习126次,业务能力提升活动165场,实践活动74项,全方位促进新录用人员成长成才。
聚焦“怎么育”,建立成效评估机制。导师个性化帮带。双导师制根据岗位特性与个人发展需求,实施“定制化培养+多岗轮换”策略。政治导师密切关注思想动态,通过定期谈心谈话,及时引导纠偏;业务导师则采用“一对一、手把手”的传帮带方式,传授核心业务技能,同时,设计多场景实践,通过模拟情景、组织复盘,提升综合能力。多维化特色培育。线上,利用“青年说”专栏,鼓励分享学习心得与调研成果,县委组织部精选优质内容发布,搭建云端交流平台。线下,举办“青年讲堂”,组织业务讲解与模拟演练,同时,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结合红色廉洁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强化党性修养与廉洁自律意识。县级全面督导。县委组织部与人社局联合开展分层评估,定期召开帮带对象座谈会,收集反馈,解决难题;建立“季度监测+年度评估”机制,跟踪帮带计划执行,年度综合评估各方成效,及时解决共性问题,推动帮带工作深入开展。目前,已开展政治导师谈心谈话112场次,业务导师教学134场次,组织座谈会2次。
聚焦“育得好”,建立结果运用机制。量化实绩标准。建立新录用人员“成长档案”,从入职即启动全过程考核,重点围绕业务能力精进度、独立担当贡献度、群众服务满意度三个核心维度,动态绘制成长曲线。业务能力上,设定“公文一次通过率”“项目独立承办数”等量化指标;岗位贡献上,区分“辅助办事”“牵头攻坚”等角色权重;群众口碑上,引入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推行双向评价。每季度开展帮带双方“背靠背”互评,帮带对象从指导频次、方法适配性、问题解决率等维度对导师评分;导师从学习主动性、能力提升速度、任务完成质量等角度为学员评级。评价结果经单位党委(党组)分析研判后,形成“一人一策”改进方案。关联考核晋升。将帮带成效与干部选拔任用直接关联,对成长突出的对象优先纳入后备干部库、推荐参与重大专项工作;与导师评优评先深度绑定,表现优异者在年度考核、职级晋升中予以倾斜;与单位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对帮带工作滞后的部门约谈主要负责人并限期整改。目前,全县已开展双向评价50轮次,27名优秀干部进入后备人才库。
信息来源:黔东南州委组织部
一审(撰稿人):台江县委组织部
二审:李增伟
三审:王琼
编辑:彭珺瑞
原文链接:https://www.gzzzb.gov.cn/jypx/djzh/20251013/20251013_91299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