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深化“四个三”机制,推进流动党员管理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汨罗市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着力破解流动党员去向掌握难、学习教育难、作用发挥难等现实困境,深化“日常三问”“互动三有”“回乡三到”“激励三制”机制,为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激发流动党员活力提供坚实保障。
以“日常三问”为抓手,织密动态管理网络
通过“每月问候、每季问身份、每年问成效”机制,实现流动党员常态化联系服务。一是“每月问候”。各党支部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结对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每月至少一次“连线”,做到“三个必谈”,必谈思想动态、必谈工作生活、必谈困难需求,不仅传达党的最新精神,也切实倾听党员的工作生活状况,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每季问身份”。每个季度,党支部主动了解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帮助流动党员在异地他乡也能找到组织的归属感。对于连续多次未能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支部要安排专人进行提醒谈话,了解具体困难,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三是“每年问成效”。坚持“流动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我市在北京、深圳、昆明、长沙等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8个流动党员党支部,为流动党员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的新平台。
以“互动三有”为载体,创新教育服务形式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有效破解流动党员参学难题。一是“集中学习有寄送资料”。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依托网络资源,及时送训1300人次,邮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摘编》等重要学习资料2000余本发放到流动党员党支部,确保学习有成效。二是“党日活动有视频连线”。各基层党组织在开展重要党日活动时,提前发布通知、发送资料,通过视频连线让流动党员“云端参会”,实现“线上面对面、异地同课堂”的学习效果。新市街道利用“元福新潮”微党课,用家乡话宣讲党的创新理论108期,为流动党员接受线上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三是“意见建议有及时反馈”。各基层党组织通过组织生活会、座谈会等收集意见建议86条,按照简单问题即时办,一般问题限时办,复杂问题会商办的原则,及时将处理情况反馈给流动党员,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
以“回乡三到”为纽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以重大节日返乡为契机,引导流动党员反哺家乡。一是“到支部报到”。利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的返乡时机,引导流动党员到支部报到,了解思想和工作情况,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二是“到项目观摩”。在我市“小田改大田”“迎乡友回乡促家门口就业”“三助养老”等项目示范点,组织200余名流动党员实地参观,进一步激发流动党员的责任感。三是“到现场服务”。鼓励流动党员结合自身专长,参与基层治理、爱心帮扶等工作。神鼎山镇龙理同志、川山坪镇熊尹同志,主动返乡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白塘镇汤侠同志,捐资200余万元支持教育和新农村建设;屈子祠镇周立军同志,引领深圳乡友筹资千万元助力家乡发展。
以“激励三制”为保障,构建长效工作机制
以制度建设保障流动党员管理长效化。一是“建立党建指导员制度”。组织部统筹力量,从优秀组工干部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精选骨干,组建党建指导员队伍,帮助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8个,指导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20余次,确保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范有序。二是“落实走访调研制度”。坚持问题导向,不定期开展流动党员党组织和流动党员走访调研活动,年初对桃林寺镇驻中山市流动党员党支部、广东佛山汨罗商会党支部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2万元,并协调佛山汨罗商会党支部办理党组织关系7人次。三是“用好党内关怀机制”。“七一”期间,召开全市流动党员座谈会,组织20名流动党员参观了屈子文化园、村BA赛场、端午人家,喜看家乡新变化。各镇分别召开座谈会,对一批作用发挥明显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5/10/10/148126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