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实”笔绘就作风建设“丰景图”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作风建设是贯穿党的建设始终的重大课题,关乎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虽然已经收官,但作风建设却没有“休止符”。站在“十四五”和“十五五”冲刺交接的关键节点,党员干部要始终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驭好“勤学牛”、戴正“律己帽”、扶稳“调研犁”、深耕“责任田”,以“汗滴禾下土”勤恳坚韧持续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绘就作风建设“丰景图”。
驭好“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勤学牛”,在学理论、修党性上做“实”功,推动作风建设“向心而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革命年代学习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学纪铸魂、以学正风的“船桨”激荡着百年党史长河。唯有从内心深处高度认同,才会有行动的自觉践行,广大党员干部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原汁原味、逐字逐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拔树寻根”的执着深挖深悟理论背后的逻辑和深意,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理论活水”涤荡思想痼疾,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要善于以案为鉴、以案促学,把“层层陪同”“迎来送往”等反面典型案例作为“活教材”,镜鉴己身,让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刻在骨子里、融在血液里的自觉修养。
戴正“莫言暮夜无知者”的“律己帽”,在明规矩、知敬畏上炼“实”感,推动作风建设“向深而行”。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廉洁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学习教育等一系列举措,其目的在于“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念好党员干部清白从政的“紧箍咒”,帮助党员干部握紧廉洁自律的“护身符”。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规矩意识、红线意识,不断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学纪知纪明纪促进遵纪守纪执纪,时刻绷紧清正廉洁的纪律之弦。要坚持问题导向,克己慎欲、自警自励,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常照小事小节这面“镜子”,高度警惕围猎腐蚀的风险,处理好政商交往关系,注重家风建设,管好亲属子女,始终同不良风气作斗争,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廉洁绘就一生不褪的底色。
扶稳“吹尽黄沙始到金”的“调研犁”,在察实情、纾民困上出“实”招,推动作风建设“向真而行”。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抓好调查研究就是握住了改进作风、赢得民心的金钥匙。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面对民意诉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想破局,唯有“扎下根”调研,要清醒认识到生活小事往往连着民生实事。调研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为了深入基层土壤中汲取智慧、服务群众。要扑下身子、迈开双腿,多揣几个问题、多想几个点子,带着问题和点子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走一走,效仿孔子“每事问”,挖掘“沾泥土”“冒热气”的第一手资料,把问题的“症结”摸清楚,现状搞明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如此,方能“庖丁解牛”,推动问题迎刃而解,变“问题清单”为“幸福账单”。
深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田”,在抓改革、促发展上求“实”绩,推动作风建设“向效而行”。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始终以人民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太行山愚公”李保国走遍村庄,踏遍沟壑,让荒山染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樵夫”廖俊波带头下乡村、进厂矿、访社区,既“问诊”也“开方”,实现政和县从“省尾县”到“十强县”的跨越……他们以务实的作风诠释着为民造福的意义。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新动能,把正确的政绩观践行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中,贯穿于大事小情的处理解决全过程。要扛牢肩上之责,力戒“文件推动”“会议落实”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派,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将各项惠民有感的改革任务落地落细,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84090.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