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阳:“三链融合”破题 农村党员提能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以前培训要么跑镇上,要么发本手册自己看,现在不一样了,专家到田里教,手机点开就能学,学了就能用。”重庆市云阳县双龙镇竹坪村柑橘种植户周迎春笑着说。
近年来,面对农村党员能力不足、技能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用脱节等问题,云阳县借力数字赋能,聚焦“谁来讲、怎么教、如何用好”三大维度精准破题,探索构建师资链、课程链、转化链“三链融合”教育培训体系,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建强师资链,破解“谁来讲”
建立“县级主导、乡镇统筹、村级补充”三级师资遴选机制,坚持好中选优原则,重点从基层党组织书记、党校教师、部门骨干、技术专家、致富能手、乡贤人才等6类群体中挑选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动态组建“农村党员教育百师库”,涵盖政策理论、农业技术、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同步落实“一人一档”管理。推行师资联村包片机制,建立“学员评、支部评、组织评”三维考核体系,把在村授课、跟踪服务、带动成效3项指标量化积分,连续2次满意度低于90%的教师自动退库,推动师资“下得去、讲得透、带得好”。
创新课程链,破解“怎么教”
“怎么修枝才能让挂果更多呢?今天我给大家演示一下枇杷树的修剪……”在云阳县巴阳镇阳坪村,当地“土专家”熊德东正在开展一场“田间教学”,围拢的农村党员听得认真、问得仔细。
整合利用县乡党校、产业示范基地、红色教育资源,推出“党员点单、组织派单、师资接单”培训机制,打造“线下实体课堂+线上云端课堂+实践体验课堂”三维教学矩阵,实现“哪里方便哪里学、什么管用学什么”。线下,常态开展“庭院党课”“车间讲座”“田间教学”等活动,把课堂搬到院坝、电商仓库、柑橘园等,用方言土语讲政策、传技术;线上,围绕网格员作用发挥、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开发短视频课程、政策图解等学习资源;实践中,搭建环境整治、技术帮扶等党员教育实训平台,推行“理论授课+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练兵比武”模式,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用家乡话讲身边事,党员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巴阳镇党委书记陈群根介绍,截至目前,该镇已组织“身边榜样宣讲团”用方言乡语讲述发展故事、调解心得、致富经验30余场,深受党员群众欢迎。
打通转化链,破解“如何用好”
党员教育成效怎么样,最终要看产业链上能否找到党员、治理网格中能否认出党员、群众危难时能否看见党员。
坚持将党员教育融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一线,建立“学习—实践—评价—反馈”闭环机制,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常态组建技术帮扶队、先锋服务队,引导5600余名农村党员在产业发展、矛盾调解、乡风文明中亮身份、当先锋、践承诺。同时,推行培训成效跟踪评估制度,采取学员评价、群众评议、组织评鉴相结合的方式,将参与培训、实践表现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和年度述职评议重要内容,与评先评优、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双挂钩”。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20余人因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被纳入村(社区)“两委”班子或成为村级后备力量。
“农村党员提能,关键要让教育培训接地气、有实效、能转化。云阳县将持续深化‘三链融合’机制,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技术送到党员手中,把实绩摆在群众面前,更好推动党员能力提升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云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唐山表示。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84018.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