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法制要闻 > 正文

宁夏检察机关守护群众 “舌尖上的安全”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在2025年“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宁夏检察机关聚焦民生领域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强化法律监督,切实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日前,一起涉案金额超百万元的家庭作坊制售伪劣食醋、酱油案件的判决结果公布,三名被告人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依法严惩,彰显了检察机关守护群众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

  2019年起,丁某甲与其妻子陈某某、儿子丁某乙在银川市某地租用民用住宅院落,在未取得任何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情况下,以家庭作坊的形式非法印制食醋、酱油标签、标识,使用化学品冰醋酸、焦糖色素、防腐剂、陈醋香精、酱油香精等为原料,直接采用未经处理的地下水私自勾兑生产食醋(陈醋、白醋、米香醋)、酱油等生活食用品。这些未经质量检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问题调料”,被以明显低于市场正常价格的方式,销往大型批发市场、粮油商店及餐饮场所,最终流向消费者餐桌。

  经专业机构检验,该作坊生产的食醋中,总酸(以乙酸计)、不挥发酸(以乳酸计)及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均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苯甲酸及其钠盐、防腐剂混合使用比例及菌落总数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两类产品均被判定为不合格食品。截至案发,丁某甲等人共向150人销售食醋、酱油等,金额总计1029678元,未销售金额26836元。

  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银川市金凤区检察院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办案组,围绕犯罪事实认定、证据固定、法律适用等关键环节开展审查工作。检察机关认为,丁某甲、陈某某、丁某乙三人在无经营许可的情况下,故意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伪劣食品,销售金额巨大,其行为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依法应予以严厉打击。

  2024年5月30日,银川市金凤区检察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依法对丁某甲、陈某某、丁某乙三人提起公诉。2024年12月6日,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丁某甲有期徒刑七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判处陈某某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判处丁某乙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食醋、酱油作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饮食安全。丁某甲等人利欲熏心,通过“黑作坊”生产伪劣产品,触碰食品安全红线,司法机关依法对其从重处罚,既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惩戒,也向社会传递了“食品安全无小事,违法犯罪必严惩” 的强烈信号,切实守护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构建“内部协同+外部联动”办案模式,为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提供了高效路径。内部,刑事检察部门与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密切配合、一体履职,既精准打击刑事犯罪;外部则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协作,形成信息共享、线索互通、联合打击的工作合力,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切实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下一步,宁夏检察机关将持续通过“以案释法”“普法进社区”等多种形式,深化食品安全法治宣传,同时加大对民生领域食品安全案件的办理力度,以高质效检察履职,为群众饮食安全筑起坚实的法律屏障。

  


原文链接:https://nx.jcy.gov.cn/QJCY/njjcxw/njdt/202510/t20251009_10451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