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打造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在其中提出的“五个振兴”中,除了产业、文化、生态振兴,还要求扎实推进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但要建设一支储备足、质量高的人才队伍,还要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使村级党组织成为有效引领并协同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落实的战斗堡垒。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老龄化社会到来,青壮年人口持续向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在这种形势下,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的要求更加迫切,培育好“领头雁”、带头人事关振兴成效。
从实际出发选人育人
阜新市有关部门在统筹推进“人才”和“组织”这两个振兴过程中,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深入调研分析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储备现状,及时肯定退役军人群体在乡村振兴中的突出贡献,适时出台培育方案和培训举措,积极探索培育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实践路径,为乡村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培育新生力量,提供了有益思考。
据了解,2021年农村基层党组织换届以后,阜新市共选举产生619名村党组织书记、3465名村“两委”委员。其中退役军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有124名,占比20%。退役军人担任村“两委”委员的有276名,占比接近8%。近年来,他们在乡村振兴一线团结带领群众,克服各种困难,砥砺奋进,创新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选育人才建设队伍需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阜新市有关部门将退役军人群体纳入培养视野,有他们现实的考量。从当前阜新农村地区可选择的人员类型上看,除了普通农民、村“两委”委员、致富能手外,还有大学生和退役军人。
“致富能手肯定是我们要重点培养的对象。对大学生我们也做过调研,但是发现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回阜新就业的意愿并不强。”阜新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马书博介绍说。
有关方面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增强人才吸引力,进而提高人才储备的层次。具体到乡村振兴后备力量的培养,情况也是如此。“现实中我们培养储备乡村干部人才需要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数量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希望不断提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马书博说。
本着多方揽才、多源并举的考虑,阜新市有关部门关注到退役军人这个群体。据了解,阜新市60岁以下退役军人有2.5万多人,其中农村籍退役军人占全市总量的50%。每年还有近400名退役军人回到阜新,一些人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创业,已经成为致富能手,带动了更多人就业。这是一个非常有潜质的群体。
“虽然从总量上看,目前退役军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只占全市村书记的1/5,但是从近几年的实践看,这部分同志的素质能力还是比较突出的。未来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上,选育好优秀退役军人,对我们来说很重要。”马书博说。
精准滴灌式培训
退役军人回到家乡投身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地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参加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引领带动发展的能力。
针对现实需求,继2024年两次举办培训班之后,2025年5月27日至28日,阜新市委组织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继续举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暨退役军人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以切实提升全市退役军人村书记、“两委”委员和委员后备人员等能力水平,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教育,交流分享工作实践经验。
培训班采取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机关各业务科室集中现场授课、经验交流的方式开展。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市委组织部针对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授课;市委党校针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授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业务科室围绕移交安置、权益维护、双拥优抚、就业创业等工作进行专题授课。培训班还安排各类现场教学点进行实战教学。
全市相关部门、单位坚持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联合推动学用结合互学共进,以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在培训师资力量选择上,他们精挑细选,以保证授课水平,不断增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在参训学员的选择上,阜新市委组织部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研究确定,重点看学员是不是后备人才、培养对象。在教育培训的总体设计上,不搞大水漫灌,力求做到精准滴灌,不断提升培训效果。
除了与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动,市委组织部还与市委党校、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保持经常性沟通,结合各自部门优势,共同研究如何组织开展相关培训,以不断提升培训实效。
千方百计支持创业
2025年4月,阜新市又一次荣登全国双拥模范城榜单。这份荣誉,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为支持退役军人回来创业建设家乡,阜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全市有关单位、企业,大力营造全社会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积极主动创新实践,为退役军人提供信息、政策、贷款等多方面服务。这是关心爱护退役军人,支持他们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基础性工作。
阜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振兴对记者说:“经过部队的培养教育,退役军人普遍具有政治过硬、作风过硬、执行力强的鲜明特点。他们在部队养成了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奉献担当精神,骨子里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召之能来,来则能战,这是十分难得的品质。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提供服务,把他们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激发出来。”
比如金融方面的支持。在国家出台有关指导性意见后,阜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在全省率先联合有关银行协作单位搭建服务平台,帮助退役军人申请创业优惠贷款。
今年3月初,他们组织与银行对接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130多人中,有40多人当即签订了贷款意向。上半年,全市已向退役军人发放贴息贷款600多万元。近年来,全市已累计发放“军创贷”7000多万元,有力地支持了退役军人创业发展。记者采访过的十家子村党总支书记张廷阳就得到过这种支持。
“我们还开展‘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活动。比如带着政策进企业宣传:企业每吸纳一名退役军人就业,每年可享受税费减免9000元,连续享受3年。鼓励企业优先录用退役军人。”阜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就业创业科科长李思明介绍说。
阜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积极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安排干部组成宣传专班,建设新媒体工作室、直播间,在抖音平台开设“阜新退役军人”号,定期发布就业、政策信息,宣传典型经验,产生了良好反响。
走在阜新市街面,时常看到“拥军门店”的牌匾。这是阜新市又一个极具创意的做法:持有军人优待证的退役军人及其亲属,到拥军门店消费可以享受折扣优惠。前进路上的一家饭店老板说,他家的优惠是每桌赠送一只烧鸡,一年多来已经服务了500多户军人家庭。这种做法对阜新市7万余名军人优待证持有者来说,无疑也是十分友好的。目前全市已有300多家门店挂上了拥军门店牌,市内还形成了一条“海州区拥军门店示范街”。
吕振兴表示:“我们每年坚持到车站举办仪式,欢迎退役军人回家,还开展很多活动,就是要让现役和退役军人们感受到全社会对他们的尊重。他们参军入伍时披红戴花光荣出征,回来的时候也要让他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
原文链接:https://www.lndj.gov.cn/portaluploads/html/site-5/info/559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大连市金普新区:党建领航筑根基 多元聚力强治理
- 下一篇: 辽宁沈阳于洪区:破“三难”聚“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