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三心联动”打造精品党员教育电视片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 安徽先锋网 作者:佚名
专稿:近年来,郎溪县聚焦新时代党员教育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把打造精品党员教育电视片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选题策划、拍摄制作、学用推广等方面下足功夫,让“小片子”迸发“大能量”,不断为党员教育注入澎湃动能。
“精心”遴选主题,让内容接地气、有内涵。紧扣中心大局。坚持党员教育电视片姓“党”的根本属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主题主线来谋划选题,紧跟省市年度制片工作部署,把握制片导向“主旋律”。同时,邀请党史、党建、影视等领域专业人士,从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可行性多维度综合评审,严把政治关、价值关。聚焦本地特色。明确“红色历史传承线”“乡村振兴实践线”“基层治理创新线”三大核心为主题,系统梳理县域内苏维埃政府旧址、沙桥支部旧址等承载厚重革命历史的红色资源,以及下吴村“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定埠村“村规民约”促乡风文明等发展实践案例,拍摄《风雨飘摇终如初》《罗市变形记》等党员教育电视片,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片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影响力。瞄准基层关切。注重发现和挖掘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事迹,将普通党员作为表现主体,细腻刻画他们在服务群众最前沿、项目建设主战场、应急处突第一线的真实状态和闪光瞬间,通过“小切口”讲述“大道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党员教育更加可感、可触、可学,不断激发广大党员的情感共鸣和行动自觉。
“匠心”拍摄制作,让作品有质感、有温度。健全完善组织部门牵头、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联合制片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创作合力,常态化联席研讨、策划论证、审片打磨,破解制片瓶颈,致力打造一批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党员教育电视片精品力作。制片过程中,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研讨立意、结构和叙事逻辑,确保主题表达精准、故事脉络清晰、人物刻画生动。拍摄执行阶段严把镜头语言关,组织专业导演、摄像、美术等主创团队深入现场,实地取景拍摄,精心设计画面构图与光影效果,力求呈现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后期制作阶段,对剪辑节奏、配乐音效、包装特效、字幕校对等反复打磨,提升作品整体质感与感染力。同时,严把质量关口,在党员教育电视片拍摄制作的各环节均设置质量评估节点,确保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相统一。注重技术赋能,精心制作《我和我的村庄》《初心映照烽火路》等党员教育电视片,通过引入现代技术和叙事手法,大胆采用“AI”视频制作,还原历史场景,辅以历史影像与文献资料,构建起多维度、沉浸式的叙事空间,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倾心”推广宣传,让成效润心田、化于行。构建“立体化”传播体系。依托郎溪先锋网、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开辟专题展播版块,分层分类推送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构建起“随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线上学习氛围。抓实党员集中性教育,根据教学规划,精心选取典型事迹片、警示教育片、农业实用技术教育片等,在课程期间穿插播放,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截至目前,累计推送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100余部,党员群众参与学习收看达6万余人次。打造“一体化”学习场景。依托全县140个远教站点,通过“远教30分”、电教片“周推荐”等活动,将观看党员教育电视片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有机融合,不断扩大教学的覆盖面。同时,组织党员开展交流讨论,分享心得体会,让党员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探索“转化式”实践机制。充分发挥党员教育电视片发人深省、润心促行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对标先进,立足岗位作贡献。扎实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我为群众办实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10项暖民心行动”等活动,鼓励党员主动联系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加强基层治理的实际行动。
原文链接: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82485?ClassId=617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