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城市如生命 脉动为人民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城市,作为文明发展的缩影,其脉搏始终与国家和时代的命运同频共振。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深远的历史洞察力,系统谋划了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鲜明提出了将城市视为“有机生命体”的重大理念。这标志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从以往注重规模扩张的“增量”时期,正式转向以存量优化、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提质”新阶段,其根本遵循是坚定不移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鉴往知来,筑基“有机生命”之识,明城市发展之道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回望历程,我国城市发展理念经历了深刻的演进。从早期的“调整整顿”解决紧迫问题,到改革开放后强调其“火车头”的驱动作用,再到今日“有机生命体”的科学论断,体现了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的持续深化。这一比喻深刻揭示,城市并非冰冷的建筑集合体,而是一个如同生命般复杂、协同、动态的生态系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要素如同器官组织,相互依存;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如同血脉网络,维系运行。这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摒弃片面追求GDP和空间扩张的旧模式,转向追求内涵提升、功能完善、和谐宜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这是发展观与政绩观在城市领域的深刻变革。
民为邦本,固本“人民城市”之基,立城市建设之魂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有机生命体”的活力,源于无数健康“细胞”的支撑,这“细胞”便是广大市民。会议锚定“人民城市”本质,擘画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宏伟目标,其价值原点始终是“人”。践行此理念,核心在于实现从“物”到“人”的转变。评价标准应从注重高楼大厦等“硬指标”,转向关切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环境等民生“软实力”;发展目标应从追求规模之“大”,转向追求品质之“优”与特色之“美”,避免“千城一面”,让城市成为承载多元梦想的安居之所。同时,必须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视为生命体的“亚健康”信号,对症下药,不断优化人民的居住体验。
务实笃行,力行“品质提升”之要,成久久为功之实
“道虽迩,不行不至。”宏伟蓝图唯有落实方能成就新篇。这要求我们必须将会议精神转化为生动实践。在发展导向上,要始终坚持民生优先,问需于民,在加强“硬环境”承载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营商环境、文化氛围、社区治理等“软环境”提升,实现“硬支撑”与“软实力”同步增强。在资源投入上,要适应存量时代要求,强调精明增长与可持续性,善于运用改革与创新手段推进城市更新,盘活存量资源,并统筹当前与长远,增强城市应对风险的“韧性”。在评价标准上,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加快建立以人民满意度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引导干部追求经得起检验的实绩,坚决反对“形象工程”,切实把工作重心落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让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意义重大。只要我们尊重规律、以人为本、系统谋划、久久为功,必将推动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谱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绚丽篇章。
(作者单位: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凤坝镇人民政府)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83078.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七一时评|全力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年轻干部队伍
- 下一篇: 七一时评|以“三心”践使命 用实干显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