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晋宁区筑牢纪律屏障 推动“活化”历史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 云南省纪委监委 作者:佚名

  

  石寨山古墓群与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滇池东南岸,共同构成实证古滇文明、承载历史记忆的石寨山大遗址,是滇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遗存。

  以河泊所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契机,晋宁区积极构建“农耕研学+品牌文创+环滇文旅”产业发展链,全面推动滇池沿岸农文旅融合提质升级。

  在这一过程中,晋宁区纪委监委统筹“室组地”监督力量,紧盯陶器标本修复工作室、古滇文化研学基地两大项目建设,严把工程进度关与资金使用关,坚持一线监督、现场问效,推动解决管理不规范、资金拨付不及时等问题,确保遗址保护与考古研究同步推进、项目开发与乡村建设有机衔接。

  近年来,晋宁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能定位,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列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聚焦项目审批、资金使用、保护效能等关键环节,通过凝聚合力、靶向施治,探索“规划先行、保护前置、活化利用”监督路径,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多方协同、合力推进。”晋宁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区纪委监委以“全链条”监督为抓手,紧盯职能部门履职实效、推动构建协同联动机制,先后保障石寨山考古工作站、遗址博物馆等项目建成投用,为文物修复、研究和展示提供平台。同时,督促文旅、住建等部门全面梳理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制定风险防控措施,规范评审、认定与保护流程,筑牢历史文化遗产安全防线。

  存续过往,更是为了赋能当下与未来。晋宁区纪委监委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度衔接,系统梳理本地传统文化与红色资源中的廉洁基因,创新推出“一图带你玩转晋宁廉洁文化‘打卡地’”栏目6期,制作了《调子传“廉音” 非遗扬清风》《乌铜走银·淬炼清廉本色》等一批精品力作,实现文化传承与廉洁教育“双向奔赴”,推动历史资源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活力。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监督护航下,古滇文明的历史脉络日益清晰,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晋宁区纪委监委将持续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监督,以历史文化遗产“活化”传承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保护有力度、发展有温度”的良性循环。(杨柠源)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5/yunlingyaowen_0924/1418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