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躺平式干部”无立足之地
发布时间:2025-09-17 来源: 江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躺平式干部”问题发出警示,明确指出此类干部的消极作风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影响政策落实和群众利益,必须坚决整治。向全体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让“躺平式干部”无立足之地。
“躺平”,本是网络流行语,却在干部群体中出现了这样消极怠工的现象。“躺平式干部”往往秉持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面对工作任务能推则推、能躲则躲,缺乏最基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他们对上级的部署要求敷衍了事,对待群众的诉求也是置若罔闻,逐渐丧失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冲劲。长此以往,党和政府为人民谋福祉的诸多政策难以有效落地生根,群众眼巴巴盼着解决的问题只能被搁置拖延,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也会遭到严重破坏。
“躺平式干部”之所以有滋生的空间,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一方面,部分干部自身思想出现了滑坡,理想信念缺失,在长期的工作中迷失了方向,忘记自己身为公职人员所肩负的神圣职责,陷入了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泥沼。另一方面,考核监督机制或许还存在一定的漏洞,让一些“躺平式干部”觉得有机可乘,即便不作为也能蒙混过关,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处,导致这种不良风气有了蔓延的趋势。
然而,我们绝不能任由“躺平式干部”继续逍遥自在、大行其道,必须采取有力举措,让他们无立足之地。首先,要强化思想教育,补足干部的精神之“钙”。通过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重温初心使命,以先进模范为榜样,筑牢担当作为的思想根基,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燃起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之火。其次,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至关重要。建立起科学合理、全面细致的考核体系,不仅看工作成果,更要关注工作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担当表现,让那些真正踏实干事、积极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同时也让“躺平式干部”无所遁形。再者,加强监督问责力度,对于发现的“躺平式干部”绝不姑息迁就,要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形成强有力的震慑,让其他干部不敢、不能“躺平”。
笔者认为,让“躺平式干部”无立足之地,要有韧劲与决心。要把思想教育“软引导”、考核机制 “硬约束”、监督问责“强震慑”相结合,让“有为者有位”等成常态,“不干事就出局”等成共识,锻造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增添动力,推动各项事业上新台阶。(王传强)
原文链接:http://www.jxdi.gov.cn/jjjcyw/qfsp/202507/t20250722_10612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从政当求“真”与“简”
- 下一篇: 浮梁:执纪为民守初心 清风正气润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