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文山市委统战部“六个抓实”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5-11-20 来源: 云南机关党建网 作者:佚名
一直以来,文山州文山市委统战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党建引领+统战赋能+民族和睦+宗教和谐”工作体系,打造“党建红引领统战兴 同心筑稳边疆情”特色品牌,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画好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抓实理论武装铸魂,夯实同心向党思想根基。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建立“中央精神+省州部署+边疆实际”三级学习机制,通过座谈研讨、感言征集、专题培训等多样化形式,系统学习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精神,按照全省统战工作部署,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党的声音直达基层一线、覆盖统战各群体。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学习活动12场次,覆盖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士800余人次,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抓实协调联动强基,构建三级书记责任体系。以“三级书记抓统战”为核心,构建“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统战宗教工作格局。市委书记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调度,年内两次深入统战民宗部门“问诊开方”,多次赴宗教活动场所现场办公,破解宗教场所管理等工作堵点,以“头雁效应”带动市级领导班子履行统战工作领导责任;130余名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统战委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定期走访和研判工作机制;全市15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宗教政策法规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练就政策执行、矛盾调解过硬本领,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团结群众的“主心骨”。通过定期调度衔接“市级统筹、乡镇主抓、村社落实”三级网格,确保党的统战政策层层传递、落地见效。
抓实文化赋能凝心,搭建民族交融精神桥梁。创新打造“一碗米线连万家”民族团结品牌,举办早点(米线)文化周活动,将美食作为联系各民族情感的纽带,通过“节庆+文化+民族团结+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一碗米线促‘三交’ 三七之乡名‘四海’”的传播效应。在红甸回族乡茂克村建成全州最大村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成为各族群众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感悟发展成就的重要阵地。联合44所大中小幼学校组建教育联盟,构建“阵地+教育+实践”培育体系,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抓实领域联动聚力,激活统战群体履职效能。实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五星”工程,成立文山市早点协会党支部,通过“把党员培养成行业骨干、把行业骨干发展成党员”的双培养机制,把新业态从业者紧紧团结在党旗下;引导新联会组织法律服务团开展“法润促发展 新阶‘芯’助力”行动,党员律师带头深入乡村提供法律服务,以法治力量护航乡村振兴;以“侨”为“桥”搭建内外交流平台,积极承办“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中国寻根之旅”活动,邀请来自加拿大、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位华商代表赴文山市就文旅康养、绿色制造、民族医药等进行实地考察与合作对接,实现文化“走出去”与资源“引进来”双向赋能;举办“同心迎国庆·团圆过中秋”“学子边疆行·同心铸国魂”主题活动,在实践体验中增进民族感情、凝聚青春力量。
抓政务服务暖心,彰显为民办事初心本色。党建引领政务服务升级,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践行“民有所需、我有所应”。以开化街道永通社区为试点,从“党组织建设、社区服务、文化活动、社区治理、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民生关注”七个维度,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社区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社区党委书记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抓实宗教管理规范,守好和谐稳定安全底线。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常态化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培训和座谈研讨,覆盖14个宗教活动场所42名管委班子及教职人员,引导宗教界人士深化“五个认同”,遵守法律法规,规范开展宗教活动,通过组织宗教界外出研学、强化场所规范化管理等举措,不断筑牢宗教和谐防线,引导宗教界人士与党同心同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供稿:王绍芳 何声彩 审核:刘俊英)
原文链接:https://www.ynjgdj.gov.cn/html/2025/zhoushichuanzhen_1114/302826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