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改革委:推动提振消费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20 来源: 湖南机关党建网 作者:佚名
按照省直机关工委总体要求,省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服务业处(简称“就服处”)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落实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全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积极推动党务工作与提振消费深度融合,显现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高于全国平均1.0个百分点,增速位于经济十强省份第四。
坚持思想引领,筑牢融合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支部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加强研究讨论,明确方向。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振消费的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推动支部党员深刻认识到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第一时间认真领悟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结合文件精神和我省比较优势,从消费能力、消费场景、消费品牌等方面提出十大促消费专项行动,鼓励发展“夜经济”“演唱会经济”“赛事经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二是开展党建活动,凝聚共识。通过“党建活动+消费调研”“党建活动+消费送解优”形式,在强化支部党员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以学促行,推动解决消费领域面临的实际问题。今年5月、9月,党支部分别赴郴州市、平江县调研提振消费相关工作,详细了解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升级和创新消费品等方面情况,提出了系列意见建议。三是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根基。坚持把理论学习同研判消费形势、破解内需瓶颈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委党组理论学习同步学,确保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学习。通过将消费形势分析、消费问题研讨、消费经验分享融入支部学习,切实深化对提振消费的理解把握,推动实现创新有思路、难题有办法、发展有实效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开展支部学习12次,召开支部大会7次,有力推动党员之间经验交流和感悟分享。
健全工作机制,找准融合路径
聚焦提振消费目标任务,着力构建协同高效、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为党务业务深度融合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一是构建政策协同。建立党支部定期研究提振消费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在重大政策制定中的把关作用,牢牢把握提振消费工作的发展导向。在全国率先构建了“1个行动方案+7个专项政策”促消费政策体系,通过聚焦以旧换新、住房消费、文旅消费等领域,进一步突出我省提振消费的着力点和新增长点。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支部立足提振消费信心这一重要目标,通过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先锋直播间等方式,构建权威、高效的政策宣传渠道,主动回应关于提振消费有关热点问题,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共识。今年先后分别召开了一季度促消费新闻通气会、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新闻发布会和“提振消费 焕新生活”省直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宣讲专场,支部书记参加“先锋直播间”宣讲提振消费系列政策,有效引导了市场预期。三是深化总结推广。建立健全提振消费工作成果的总结、提炼与推广机制,将“点上经验”转化为“面上成果”,持续放大示范效应。成立了省市“内需扩量提效攻坚工作专班”,在省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增设工作专栏,已形成专报13期,发布专栏信息9期,推动株洲“厂BA”、常德河街、《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入选全国消费新场景典型案例,推介了“旅发大会”“湘超”“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
聚焦中心任务,激发融合活力
融合的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使党务工作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和业务实际来展开。一是注重横向交流。主动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重点企业之间的沟通座谈,围绕消费场景创新、扩大消费需求等议题交流经验、对接资源,打破信息壁垒。今年3月,党支部联合省商务厅消费促进处党支部赴“茶颜悦色”等消费龙头企业开展座谈会,围绕降本增效,探讨了品牌孵化、扩大需求等系列问题。二是突出项目支撑。多次赴国家对接提振消费工作,阐述我省专项债自审自发优势和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在全国率先将消费基础设施项目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推动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形成“以投促消、以消稳投”的良性循环。目前,已发行消费类专项债券5500万元。三是优化消费环境。党支部坚持把营造安全、便捷、舒心的消费环境作为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支撑,以环境优化激发潜在消费需求。针对消费领域堵点、难点问题,支部牵头开展限制性措施清理优化工作,系统梳理出大型活动审批周期过长、景点开放名额有限等11个制约消费活力的关键问题。截至目前,推动大型营业性演出审批时限压缩40%,湖南省博物馆增加预约名额5000人,让消费者获得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开展提振消费座谈会
作者:省发展改革委就服处
责编:张梅
来源:省发改委
原文链接:http://www.hndj.gov.cn/detail?id=21054225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