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廉政法制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人事 > 正文

沈颖:以法为桥,以言为媒——一名检察官的涉外普法之路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 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一袭“检察蓝”,是矢志如初的法治信念,是公平正义的信仰航标;一颗赤子心,以怀抱星辰大海的热忱,去诠释果敢无畏的检察担当。风雨兼程中守护公正,草蛇灰线里探究真相,倾心写人生,岁月吐芳华。为展示杭检风采,讲述杭检故事,特推出“钱塘检事”专栏,选登优秀工作札记,分享检路历程。

  今天推送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沈颖的《以法为桥,以言为媒——一名检察官的涉外普法之路》,一起见证她跨越语言关与文化墙,获评浙江省涉外检察人才的心路历程。

  

  

  钱塘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 沈颖

  

  以法为桥,以言为媒——一名检察官的涉外普法之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一名检察官,我有幸走上涉外普法的道路,而涉外普法课堂,则是跨越语言关与文化墙的双重跋涉。从法律术语的精准转译到法治智慧的跨文化诠释,在反复推敲的术语表与案例库中,我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与坚持,努力将中国检察故事传递到不同文化语境,在交流中架起理解的桥梁。

  迎难而上,开启英语普法工作

  随着外国留学生群体逐年增加,2018年,我开始负责向辖区内高校的外国留学生普法。起初,困难重重——没有现成的课件,法律英语几乎遗忘殆尽,手头也没有合适的案例。但凭着对法治事业的热爱,我开始了这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在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我搜集了涉外案件的素材,下载了英文版的法律条文。为了确保留学生能听懂,我查阅法律英语词典,对比不同翻译版本,选择易懂的表达,确保留学生能理解专业术语。此外,还要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专业概念,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那段时间,法律英语词典成了我的“枕边书”,外语律政剧成了我的“听力教材”,甚至走在路上,我也在自言自语练习口语。

  第一次站在浙江工商大学的讲台上,面对300多名肤色各异、眼神好奇的留学生,我既紧张又感慨。课堂上,有学生提议用中英双语讲解,我欣然应允,却发现这比单纯用英语更难,感觉舌头都快打结了。但在课后,当我听到学生说“The lecture today helps me a lot!”(今天的法治课对我很有用!)时,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欣慰。

  持续精进,传播中国法治声音

  首战告捷之后,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陆续邀请我去上英语普法课。我继续打磨讲稿,在课件中设计互动环节,避免枯燥讲解。课后答疑时,留学生们的问题也五花八门:“在中国有正当防卫吗?”“遇到网络诈骗怎么办?”……他们的提问让我了解了留学生群体的困惑。以中外法律认知差异为切口,我不断调整、补充课件,重点增补中国法律基础认知内容,使课程更加贴近留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显著增加了涉外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1年6月,我有幸参加全国检察机关涉外法治人才培训班,期间,临时接到次日开展模拟外事接待实战演练任务通知。面对五对五高强度对话场景,我主动请缨担任中方翻译,并整晚研习专业接待用语及外交礼仪规范。第二天,密集的挑战开始了,首轮挑战即要求全程脱稿表述,在顺利完成两轮中译英任务后,安排我与外方翻译进行角色互换,随即进入毫无稿件的两轮英译中实战环节。经过一上午的实训,我的双语转换能力和临场应变水平获得最高检国际合作局领导的认可,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024年,我入选杭州市涉外法治人才库,2025年我又入选最高检涉外经济犯罪检察研究团队,并获评浙江省涉外检察人才。这些认可,不仅是对既往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今后履职的鞭策,同时构筑起专业化成长平台,使我在实践磨砺中实现知识迭代与能力跃升。其间,我学习法律术语的规范翻译,了解涉外律师业务流程,参加涉外法治沙龙活动,还对涉外案件告知文书的译制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涉外普法之路仍在延伸,如何用英语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检察故事,如何让法治之光照亮更多国际友人,是我不懈的追求。未来,我将继续以法为桥,以言为媒,在跨文化交流中传递中国法治的声音。


原文链接:https://www.hangzhou.jcy.gov.cn/xwzx/hjxf/202505/t20250530_697744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政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