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 守护乡村振兴“民生温度”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 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大叔,漏发的养老保险金到账了吗?还有其他需要反映的问题吗?”
“到账了到账了,真没想到才有200块钱还能退回来,已经过去两三年了,我们都想着算了。”
……
近日,洛本卓乡子竹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李主任带着“监督日志”与群众代表一同开展回访,跟进此前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落实情况。
“村级监督+群众代表”监督网格是泸水市纪委监委在整合监督力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上的积极探索与生动实践。为切实打通基层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泸水市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模式,通过整合村级监督力量、提升村级监督能力、完善监督机制、健全基层监督网络的方式不断提高基层监督治理效能,推动基层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我们积极探索‘熟人’参与监督模式,让监督更接地气、更懂民意。”六库街道纪工委负责人介绍道,为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专门选聘了支部书记、业主委员会成员、楼栋长等“熟人”担任廉情监督员,更精准收集民情民意、掌握群众诉求,有效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堵点问题,切实提升了村(居)务监督的实效性与群众满意度。
为推动基层监督工作从“泛化”向“精准”转变,市纪委监委深化落实清单化监督管理模式,各乡镇(街道)纪(工)委聚焦乡村振兴领域、民生领域、惠民惠农政策落实等重点环节,“量身定制”个性化监督事项清单,通过“重点工作派单+差异化派单+日常工作派单”的形式细化量化各村(社区)监督工作责任,精准压实基层治理担子,切实以清单化监督推动基层工作提质增效、责任闭环落实。今年以来,各乡镇(街道)纪(工)委累计派单村(居)务监督任务225项,发现问题87个,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39个。
同时,市纪委监委整合监督办案资源,深化运用常委(委员)领衔办案、“室组地”联动监督、联合办案机制,聚焦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履职效能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通过调研谈话、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摸清基层实情,动态掌握工作进展,指导解决实际难题,以有力监督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化、制度化。截至目前,常委(委员)累计下沉各乡镇(街道)开展监督指导57次,现场指导发现问题54个;专项检查组共排查出问题11个,所有问题均实现现场交办。
此外,市纪委监委还将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纳入培训范围,采用“专题培训+跟班学习+实战练兵+以案代训+案例分析”等模式全方位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充电”,进一步提升基层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
“村级监督是基层治理的‘探照灯’,更是群众利益的‘守护者’。”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发挥“前哨”作用,紧盯村级事务决策、资金使用、项目推进等关键环节,严查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让监督全程融入乡村治理各领域、各环节,以有力监督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和文娅 董杨濠 || 责任编辑 田源)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5/tiewanfanfu_1016/14235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彝良:以有力监督服务护航粮食丰收丰产
- 下一篇: 监督故事 | 一线解“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