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打出“查改治”组合拳 护航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 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现在集体林地出租收支都能在手机上看得见,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近日,河池市宜州区纪委监委督查组走访农村集体“三资”问题整改情况时,安马乡北关村老党员韦大爷的话,道出了村民们对“三资”管理规范化的认可。
今年以来,宜州区纪委监委锚定“为群众办实事”出发点,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的突出矛盾,将“三资”规范化管理作为护航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打出“查得准、改得实、治得久”的组合拳,通过联动发力、标本兼治,推动“三资”管理从“乱象丛生”向“规范有序”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查”账,摸清底数找症结。深化运用“纪委+职能部门”协同联动机制,联合区委组织部、财政、审计等部门成立专项整治工作组,明确“室组地”协作联动机制,划分5个片区开展交叉检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排查格局。聚焦集体资金挪用、资产违规发包、资源流转不规范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查阅会计凭证、核对合同台账、实地核查资产、走访群众等方式,开展“拉网式”排查;同时借助大数据手段,比对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数据与村级实际收支情况,精准锁定超长期合同、账实不符、坐收坐支等隐性问题12个,梳理问题线索8条,建立“重点问题、整改措施、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四张清单,实行“一题一策”分类处置。
靶向“改”错,从严执纪促规范。针对排查发现的12个突出问题,实行“月跟踪、季调度”,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约谈问责。深化片区协作机制,推行线索联查、案件联审,对“三资”领域贪污侵占、截留挪用等违纪违法问题从严查处。今年以来,全区农村集体“三资”领域共立案1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0人,挽回经济损失375万余元。其中,庆远镇解放社区等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违规使用集体资金发放津补贴和福利共计370多万元,25名干部分别被给予党内警告、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以严肃执纪形成有力震慑。
系统“治”本,建章立制管长效。为实现“三资”监管常态化、长效化,该区纪委监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一方面,全力推动全区16个乡镇21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接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从2025年1月起实现会计记账“应进尽进、全程留痕”,确保集体资金流向清晰、账实相符;积极推广河池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应用,将集体土地、山林等资产资源全部纳入线上交易。安马乡北关村就依托该平台将闲置山林发包,为村集体增收 11.69 万元,实现了集体资源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督促农业农村部门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资产全流程管理制度,明确集体资金使用限额审批、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等要求。同时,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警示教育、曝光典型案例等方式,提升村干部规范管理意识,让“按制度办事、靠规矩管资”成为共识。(河池市宜州区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
原文链接:https://www.gxjjw.gov.cn/staticpages/20251111/gxjjw6912ea3e-20038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西林:靶向施治规范乡村振兴资金监管
- 下一篇: 临桂区:用好用活“家”文化 激活廉洁文化资源





